美文网首页
巨人陨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去世 | 回顾班杜拉的一生

巨人陨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去世 | 回顾班杜拉的一生

作者: 壹念心知岛 | 来源:发表于2021-07-29 18:23 被阅读0次

    心理学界泰斗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2021年7月28日 逝世。

    他的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概念波波娃娃实验如雷贯耳。

    他是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是当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2002年的一项调查将他列为二十世纪第四大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仅次于斯金纳、弗洛伊德和皮亚杰。

    今天这篇文章尽量简短回顾班杜拉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行为研究的贡献,重温班杜拉的心理学精神。

    一、班杜拉的早期生活经历

    1、早期教育经历

    阿尔伯特·班杜拉于1925年12月4日出生在离埃德蒙顿大约50英里的加拿大小镇上,他是家庭里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这里有着令人生畏的气候,是北极冷锋的发源地。

    有趣的是,班杜拉这个名字指的是一种乌克兰60弦乐器,同时,班杜拉是古典音乐的终生热爱者。

    他独特的早期教育经历塑造着他后来的观点,即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和自我导向的经验。

    班杜拉整个大学之前的预科教育都是在一所学校里进行的。这个学校只有两名高中教师,教学资源很薄弱。

    学生必须在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自己的学术技能。用班杜拉自己的话说:“学生们必须负责自己的教育。

    尽管处于种简陋的知识环境,但班杜拉的班上约60%的学生都在世界各地的大学攻读学位,这对农业社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班杜拉从他早期的教育经历中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大多数教科书的内容都是会逐渐消亡的.....但随着时光流逝,自我导向的手段会很好地帮助我们。”

    这些早期的经历预示着他后来强调个人能动性的重要性。

    2、社会工作的启迪

    在他高中四年级的夏天,他试图通过修缮育空地区最北部苔原地区的阿拉斯加公路来赚取大学学费,这条公路每年都因冰雪融化而遭到破坏。

    而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人物——来自各个社会背景的流浪汉,有曾经是当官的,有些曾经是放债的。

    不用说,这群形形色色的人在工作上尽显他们的“聪明才智“。

    比如,为了在荒野和与世隔绝的环境中获取酒精,他们建造了一个蒸馏器,用来从土豆和糖中蒸馏伏特加,但有一次,几只灰熊趁 这些“酿酒师“不注意,吃掉了他们的酒浆,这种酒浆比浆果更加好喝。

    灰熊开心了,大家都很沮丧。

    但正是这些于社会中学习经历过的——幽默和悲情,在班杜拉对人类状况的理解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班杜拉认为,即使是在一个苦难的世界中,即使是在一群无所依靠的人群之中,依旧存在着令人惊叹的,经久不衰的人类能动性的价值。

    二、班杜拉与心理学

    为了避开阿尔伯塔省北部的恶劣天气,班杜拉于1946年进入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就读。

    刚进大学的时候,班杜拉本来并没有打算学习心理学。但偶然间,他和几个上早班的工程学和医学预科的学生共乘一辆车去上学,并总是提前到达学校。为了打发时间,他想要学一门心理学课程,但这让他最终爱上了心理学。

    班杜拉解释说:“一天早上,我在图书馆浪费时间。有人忘了归还课程目录,我翻阅了一下,试图找到一个课程来丰富一下早间的时段。我注意到一门心理学课程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这激发了我的兴趣,我找到了自己的职业。”

    而这偶然的经历也影响了他的学术研究。

    在开创性的文章《偶遇和人生道路的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Chance Encounters and Life Paths)中,班杜拉讨论了个人能动性如何利用的偶然事件,塑造人生的道路。

    班杜拉并没有把世界的偶然看作是不可控的,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自我发展来利用偶然的机会。

    等等,这不就是马哲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马克思表示点赞。


    1953年,他开始在斯坦福大学教书。在那里,他与他的第一个研究生理查德·沃尔特斯(Richard Walters)合作,并在1959年写出了他们的第一本书《青少年攻击》(Adolescent Aggression)。

    他们发现“极度好斗”青少年的父母会表现出非常敌对的态度。他们不会容忍在家里有任何侵犯行为,但他们要求他们的儿子强硬,必要时用身体解决与同龄人的争端,他们站在儿子一边反对学校。很明显,这些年轻人模仿了父母咄咄逼人的敌对态度。

    这种惩罚的替代影响超过了直接因侵略行为受到惩罚的抑制作用。这些发现与弗洛伊德假设相矛盾,即父母的惩罚会在内部抑制孩子表现出攻击性冲动。

    三、班杜拉的理论和研究

    很多教材都是把班杜拉看作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以实验方法为重点,关注我们能够观察、测量和操纵的变量,避免主观、内在和不可用的东西——即心理因素。

    对于行为主义来说,核心观点就是——

    一个人的环境导致一个人的行为。

    但班杜拉发现对于青少年攻击性现象来说,这有点过于简单化。

    环境导致行为,这当然没错;但行为也会导致外在环境的变化。

    于是,他给这个概念贴上了相互决定论的标签:

    世界和一个人的行为是相互导致的。

    后来,他更进一步。他开始将人格视为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行为和人的心理过程。

    这些心理过程包括我们大脑处理意象和语言的能力。

    尤其是他引入意象这一概念之时,他不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行为主义者,而是走向了认知主义。

    1、 波波娃娃实验

    班杜拉最著名的实验是1961年的波波娃娃研究。
    在实验中,他制作了一部电影,片中一名成年人在殴打一个波波娃娃,并叫喊着具有攻击性的话。
    这部电影随后向一群孩子放映。
    之后,孩子们在一个放着波波娃娃的房间里玩耍。
    那些看过暴力电影的人更有可能去击打娃娃,模仿电影片段中成年人的动作和话语。

    阿波波娃娃的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背离了行为主义一贯的信念:

    所有行为都是由强化或奖励导致的。

    然而,在这波波娃娃实验中,孩子们没有得到任何鼓励或激励去打娃娃,他们只是在模仿观察到的行为。

    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观察性学习,并将观察学习的要素分成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2、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很早就开始质疑,用“强化”来解释人类的动机。

    他认为强化操作不是强化反应,而是为构建结果预期提供信息。

    当一个人对于结果的信念不同于现实时,行为受强化的控制效果很弱。

    因为要产生预期结果,必须要有相应的能力,如果个体没有发展出或者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能力,就会影响人们的动机和努力行为。

    在他看来,自我效能感是人类动机和行为的基础。

    “自我效能感减少了预期的恐惧和压抑……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人们会付出多少努力,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厌恶体验时,所展露的坚韧性。“

    三、写在最后

    人类学习是一项深刻的社会活动。

    班杜拉关于学习的愿景不仅仅是认知意义上的知识获取,它还包括培养我们的自我信念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在一生中实现自我发展。

    尤其是在如今技术变革、知识增长速度飞快的时代。如果人们无法在困难、压力和竞争面前运用自身的能力,即使我们拥有它们,那也将毫无用武之地。

    R.I.P

    以上。

    公众号【心知岛】【壹念说】

    reference:

    Zimmerman, B. J., & Schunk, D. H. (2003). Albert Bandura: The scholar and his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B0%94%E6%B3%A2%E7%89%B9%C2%B7%E7%8F%AD%E6%9D%9C%E6%8B%89

    Boeree, C. G. (2006). Albert Bandura.Personality theories.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陈儒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巨人陨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去世 | 回顾班杜拉的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rf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