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可先生讲论语已有几日
以当下社会现象结合这部经典
古为今用
每每多有奇特角度让我耳目一新
每次听课一个迫切的念头就是把先生的讲解语音整理成文字
先权宜整理成孩子的语言
先生每天讲解一段
我吸收后便每天回家与孩子玩任务

今天学习《学而》第五小节
除第一个任务
其余均从大可说论语中提取

任务一是背诵
卓尔是早能背了
在白板上标出弟弟读错的音
因为是完成任务的形式
陈小威背得很积极

先让孩子有个直观的认识——千乘之国是个什么概念
是大国?中国?小国?
先从“乘”的定义计算出千乘之国大概是十万的兵力
陈小威对长平之战白起战神坑杀几十万赵兵记忆深刻
但孔夫子处于春秋末期
此时只有贵族阶层,或平民中的上等有权利当兵
能有千乘,已是大国。
到了战国时期
因国家间的战争越来越多
兵力需求越来越大
才扩大在平民间的征兵

陈小威回答
要让一个国家强大
还要练兵
要存好粮食
要和强大的国家做朋友。
这真让我觉得意外
大可先生说
你要问他这从哪里学来的,为何要如此
多追问几下,才能知道这小子是哪块料
是博闻广识,还是聪明多思,还是天赋异禀
要仔细剖析,带他思考
我于是日又有所得

如果简单地和孩子解释
节用而爱人的“人”
与使民以时的“民”
并非同一类人
前者指人才,后者指普通百性
可能孩子转头就忘了
如能摸拟春秋战国时各国人才间的流动
顺手甩出张仪孙膑几个例子
记忆效果会大不一样

这种真点荒诞色彩的典故
孩子最喜欢听
植入效果非常好

陈小威的理解:
把钱拽在口袋里
就没人来给我们做事
把钱给出去
就有很多人来。
孩子的价值观
也是这样一步步形成
《论语》是一部经学致用经典
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今天依然适用

最后来一张孩子们在做任务的过程中
自己在白板上记的笔记
-end-
鱼铃乐教:像鱼一样自由嬉戏,如风铃般欢悦歌唱。这就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鱼铃乐教 (欢迎转发,转载请先取得作者同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