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国内公共课

论国内公共课

作者: 示亓的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7-12 23:06 被阅读0次

    纵观国内的公共课、通识课,抛开其这门课传授知识的目的,其他的还有什么呢?经历了研究生阶段最后一门公共必修课,心生感慨,特以此记录。

    我想,总结来说,公共课带给我的,是悦纳、思考、辨证。

    总结来说,“辩”/“辨”的真正意义是纳,是己方通过对方的观点中能汲取到什么,以致于构建更好的体系,而非真的为眼前一时高低。诸如“辩论”、“辨证”也大体如此吧,广义“世界”下的的包容性在于它的多角度。再往远了说到作为理工科生的领域吧,相似地,科学的意义其实是探索和质疑,是为了逼近真理。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观点,大概意思是说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先去了解中国的文学。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讨论历史的虚无主义,诸如“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我看来,这句话不是在否认历史(史料),而是接纳更多历史的形式以及关于更多对于解读历史的想法。古有齐太史简、晋董狐笔,今有有记忆的互联网、有舆论环境下的你和我。我们当然不能高傲地否定历史,最直观的后果是对史学研究的不屑和不尊重。历史不能百分之百被复原,但通过公开辩证、历史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接近真相。

    再经过深入思考后,横向地看待这么多的公共课,我想最通俗易懂的回答是融会贯通。

    只了解历史,不学习自然辩证法,我可能不能够用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看待科学;只了解近代科学,不深究毛选、邓选,我不会知道论持久战的智慧、不会深刻地了解小平同志如此深刻的本色和特征。如何把所学科目的课堂内容同课外读物补充的衔接、交融、升华,建立自己的思维、价值体系,是我认为课程带给我们的最大意义,而不是老师讲述了张三的行为,我只接受张三的行为或者一味地否定张三的行为。

    上课的时候我也质疑过老师讲的内容以及论据。在“融会贯通”他家之言之后,我认为自己不应该被“虚无主义”牵制着。我们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其一我认为是闻百家之言而思辨,毕竟我们都知道,存在即合理并非存在即真理。无论是文史思考和科学真理,我们现在都找不到一个统一能够包罗万象的结果。我认为可证伪性对于文史哲思考也是适用的,我们无法得到一个能够解释一切的结论,我们只能逼近真相,其意义和价值就是其过程本身。目前,我对老师的很多观点现在也依然存疑,这需要更多的背景了解和论据支持,这也无不提醒着我要不断学习、讨论、思考、发声,而不是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特别地,也算是一个例子吧,是中特课里带给我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历史上不乏质疑这条路、民主制度正确性的人、以及利用这些质疑惹是生非的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自由和民主上,中国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不得不承认,历史的试错是需要代价的,不断的改革和修正才能真正实现民主化。面对自由和民主,我们也在课堂上讨论过,普世价值、中西方自由民主的思考等等,分析其优缺点是有意义的,为的是探索我们从中能获取到的值得借鉴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拉踩某一方。五一放假在家,被安利了两部纪录片,可以推荐给大家:《监守自盗》和《大而不倒》,非常著名的极具金融危机分析价值的纪录片,前者还获得了奥斯卡奖。中西方的文化在想明白之后,其实很有趣的地方是你可以找到很多共通点,无论引用国内鲁迅先生的“真正的勇士”还是国外罗曼罗兰的“真正的英雄主义”一说,面对金融危机,西方的采访和纪实是我觉得非常值得赞赏的。

    和朋友打趣,如果能再活个千八百年就好了,想体验最先进最酷炫的科学技术,想体会未来人民的生活,更想看看那个时候的中国和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国内公共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sv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