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和大家聊聊我自己吧,我呢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农村妞,因为父母的勤恳供养,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嫁了一个爱自己的老公,工作了三年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就在职读了一个研究生,这大概就是改变的开始了。很多人读研究生是为了评职称去的,我也有一些这样的心思,但更多的是想看看外边的样子,看看有没有能够学习的东西,现在来看,其实就是想改变。
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尤其是闭塞的小地方长大的人,其实思想是比较局限的,看不到远方,就只能看眼下。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端个铁饭碗,很现实。
研究生回来后,我彻底改变了一个观念,就是即便工作了也必须持之以恒的去学习和读书。大概自己骨子里一直有对自我成长的渴求吧,所以对这类话题比较感兴趣。加上自己是教育行业的,看到太多问题学生,问题学生背后就是问题家长,而问题越多的家长却始终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我比较幸运的是,在自己没当父母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为人父为人母也一定是要学习的,若做父母就做一名优秀父母,哪怕仅仅是一名合格的父母。所以,在我的女儿在自己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已经在看0--6岁孩子的书籍,从郑玉巧的养育孩子的书籍,到0--6岁婴幼儿童心理发展的经典书籍,比如《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史密斯亲密育儿法》等等。
自己受益非常大,好书有很多,怎么读怎么看,是一回事,翻翻算是读了,认真看了也是读了,看过后去践行了也是一种读。其实一个人,想把不知道变成知道是件容易的事情,可是若想把知道的道理和知识,践行在日常的细节中去,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中国的古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但是谁做到谁就是受益的。
孩子,既然生了,就请把她养好。
没有钱,那就去赚钱吧。不懂孩子成长的过程,那就去学习吧。想要什么样的结果,那就以终为始,以想要的结果为目标,去做好了。生活没什么可抱怨。解决问题才是达成目标的唯一途径。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大概已经人尽皆知了,其实对这句话我以前是很不屑的,觉得过于夸张和功利性,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商业性质,它制造了一种做父母的心理恐慌,有恐慌才会有商机么,所以会有很多早教机构、高端私立幼儿园打着这种旗号去赚钱。
不去评判这些哈,还是回到这句话的本质。以前总是觉得这句话,就是说给孩子找最好的私立幼儿园,最好的早教机构,甚至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学习培训机构等等。其实为人父母这种心理很可以理解的。不过,成为一名母亲后我认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我之前把它理解错了,这个“起跑线”不是孩子的幼儿园,各种早教机构,各种孩子的培训班课程。这个起跑线应该是父母。
所以与其给孩子报各种形式的课外班课程,不如父母自己去学习成长,让自己做父母的水平更高一些。想想一名老师,唯有自己有一桶水,才可能给孩子一杯水,那父母也是一样的,见过很多父母总是对自己低要求,而对孩子高要求。想想是不是很矛盾呢?
有些愤青的说法,老子英雄儿好汉。当然老子的资源是可以借力的,可以给孩子帮助的,可是,如果老子是没有见识不曾学习的人,儿子也不会成为好汉的。想说的呢,就是父母的高度决定着孩子未来的高度。我们见过多少富二代星二代做的各种很不可理喻的事情呢?孩子是自己一手培养的,有今天的果,自然是自己一手种下的因。
倘若我们做不到行万里路,或者名师指路,那么就去读读书,学习一下,倘若书也读不下去,那不妨听听苗苗的分享,兴许会有收获呢?我也不是乱讲的哈,看了书后,实践,然后有了好的成果才分享给大家的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