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的栖息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二)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二)

作者: 蔚蓝海岸之夏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17:20 被阅读11次

    A crowd thinks in images, and the image itself immediately calls up a series of other images, having no 

    logcial connection with the first.

    立马令人联想到鲁迅说的过的一段话,在如今的微博里也是高频引用语段了。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唯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看来,以image而引发联想的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也不独独是中国人才有的了。

    Chapter Three: THE IDEAS, REASONING POWER, AND IMAGINATION OF CROWDS

    一句直击要害的话就是:Ideas being only accessible to crowds after having assumed a very simple shape must often undergo the most thoroughgoing transformations to become popular.

    如果想要让公众了解,甚至变得流行,那这个idea必然需要经过诸多的变体(或者直接地说,就是简化)。这让我联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关于“知识付费”问题的讨论。因为看奇葩说,对经济学教授薛兆丰感兴趣,随便一搜索,竟然搜出他和同事的骂战。薛兆丰是知识付费领域的明星老师,他在罗胖的“得到”app开设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卖出了近五百万。同样在北大的汪丁丁直接在朋友圈批评他的专业水平,并且写了一篇为什么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的文章作为回复。

    一流知识的特征是,人类在数百年里只有数次机会与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相遇,如果你幸运地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且你获得了重要性感受,那么根据“怀特海三段论”,你就有了表达自己的这一重要性感受的冲动。注意,此时,你绝不会为了让大众理解你的表达而扭曲你对重要性感受的表达。

    ……(作者举出了维特根斯坦的例子)

    这就是一流的知识,它如此圣洁,以致有幸遇到它的人只能为它而活着为它而表达,福柯的名言:记住,不是我在言说,而是话语借助我在言说!旷野呼喊,不是我在呼喊而是查拉图斯特拉被世界精神附体不得不如是说!

    古人之学乃为己之学,今人之学才是为人之学。我通知团队成员,我拒绝他们的模式。因为,这是昨晚我提出的“知识命题”,知识收费,罗胖儿提供的产品可以代表最高水平,也因此,那些折磨自己并因此使自己从勉强二流学者的水平降低到大众能够理解的水平即三流水平的人,分享知识收费的至少百分之五十收益。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付费,他们投入的理解力和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的艰辛,价值远远超过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

    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必定是三流的,因为表达方式不可能继续忠于只有一流知识才可表达的那种重要性感受。

    人类最稀缺的,永远不是权力与金钱而是理解(关于“善知识”的判断力)。虽然,芸芸众生仍被权力和金钱驱赶着,虚度年华。

    后来,薛兆丰也做了回应,声称知识的价值与付费与否无关。全文如下。

    我们的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尽力消除“知识”的神秘感。很多人在接触经济学——乃至其他学问以前——都会对这门学科感到“不明觉厉”,也就说虽然看不明白,但还是觉得很厉害。

    确实,有这样一些学者,以为知识天然地就分为三六九等。但在我们的专栏所讲解的知识体系看来,知识的深浅轻重,是以理解现实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准绳的。没有什么知识是天生就高人一等的。这也是第38讲——哈耶克的“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一文——成为专栏核心内容的原因。

    同样,也有一些学者,有意无意地把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囫囵吞枣和故弄玄虚当做做学问的一种境界。而我相信,哪怕再深奥的知识,也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反过来,一种思想,如果表达得不清不楚,那别人也无法指出它的错误。那些只能用来“端着”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当然,知识的价值与付费与否无关。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学生都得付费方可求学,几乎所有教师都要收费才愿意讲课。他们的思想的价值,不会因为付费而打折;而有大量流传甚广的谬误与偏见,也不会因为免费而增值。把知识的价值与付费与否相提并论,本身就是一种浅见。

    也正是因为这样,能够在一年时间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用生动鲜活的例子,与你共同构建经济学思维体系,我感到荣幸和自豪。

    说实话,仅从这两段文章来看,我毫无疑问是站在汪丁丁这一边的。他说得很直白,也很恳切。可能听上去带着一些知识分子的傲慢,会让更多的大众感觉不适。但事实上,我非常赞同,所谓知识,它给你最大的回报就是其本身,是向世界真理更加迈进一点的狂喜。他不愿意为了财富的收益,而去反复调整这些知识或者ideas的形态,以迎合更广泛的大众。而以薛兆丰、罗振宇这类所谓“知识付费”的主导者,从他们的立场想想,其实也挺有趣的。化用孔乙己的话,“卖知识的钱,也能算是赚钱么?”只能说知识在他们心里的地位可能不如汪丁丁那一派,知识的地位还不够纯洁与神圣,而是可以与钱财,或者说或者物质价值进行交换的。他们愿意为了那些收益,而去调整知识的形态,使其能够被大众理解。

    当然,他们都打着让知识普及的旗号,也确实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在让更多的人能听懂这件事情上。诚然,也的确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论是硬性的理解力的局限、专注力的缺乏,或者是没时间、不想动脑子等等原因,愿意便捷地用金钱去换取别人嚼碎了给你喂下去的东西。其逻辑是自洽的,也不能说毫无意义。只是,薛兆丰这篇文章的回应实在是有些疲软无力,暗戳戳地指责汪丁丁把知识分等级,放大其作为知识分子的傲慢,引发读者反感,再把付费给合理化。说实话,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收费确实是理所当然,但也都有其相应的门槛。为什么清华北大的课要在其校园里面上?不是因为知识歧视,而是这些课程要求学生相当级别的理解力、感悟力和前期的知识积累。不然,为什么要区分所谓的重点学校,又为什么要设立考试和招生门槛呢?让同一个知识水平等级的人坐在同一个教室,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于教师的尊重,更是对于知识的尊重。而所谓知识付费推动的商业模式,让教室门槛大开,说得好听是知识普及,然而却也必然需要对知识的改写。

    作为一个曾经的知识付费使用者,薛兆丰的文章,尤其是最后那段“与你共同构建经济学思维体系“云云,听上去相当耳熟,可能是罗振宇团队的一贯强调,但也实在是有些谄媚的生意人嘴脸。

    本来是想继续写关于《乌合之众》的内容的,没想到就这知识付费的话题却展开了这么多,也的确让我有些一些感悟。在知识和理解这些抽象层面,用钱能换来的东西,终究是打了折扣的。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无止境的思索和琢磨,才是能让道路往前延展的永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ve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