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壶口瀑布》2稿

《壶口瀑布》2稿

作者: 陈牧羊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17:15 被阅读42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3.体会文中所表现的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今天,我们通过阅读散家梁衡的文字,来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 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写作需要阅读的积淀,阅读需要写作的思维。今天,我们用写作的思维来学习《壶口瀑布》。首先,通过朗读来了解文章内容。

    屏显:朗读课文,在文中标出描写雨季和枯季壶口瀑布的情景的段落,感受两次壶口瀑布的气势特点。

    三、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鲁迅曾经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本文的作者描绘瀑布时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不把笔墨用在描绘瀑布上,而是通过描写与瀑布有关的人或其他事物,来间接地烘托瀑布,以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瀑布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请从文中找出侧面描写的内容,并说出它的效果。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

    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四、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1.会写景的作者,一般会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以雨季内容为例,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描绘瀑布的?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1)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2)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2. 会写景的作者还喜欢用修辞或非常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景色,请找出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示例: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预设:(1)(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3)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五、理解主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黄河吗?

    明确:作者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六、怀着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七、课后练习

    以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为对象,试着调动多种器官,运用多种修辞写一段文字。

    教后记:

    教研室规定讲课时间是30分钟。

    30分钟时间,真不知道应讲什么,不讲什么。

    《壶口瀑布》作为一篇山水游记,其结构是严谨的,详略是得当的。其语言是如此的灵动又如此的富有文采,其感情是如此的真挚又如此的热烈。作者不仅对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而且借赞美黄河也歌颂了一种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伟大的精神。作为学生学习写景的范文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本文这么多可借鉴的写作点,究竟哪些内容更适合学生学,也比较容易学呢?教学价值的提取点在哪儿?

    我们经常用到的鲁迅的一句话是:“凡是已有定篇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 ”实际上后面还有半句:“必须要知道‘不应该这么写’,才回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如果课堂能够按照后面这半句设计教学,这当然是理想的课堂。关键是,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太弱,反复地读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终究想不出究竟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篇优美的文字;究竟教点什么,才能让学生不虚度这三十分钟。

    时间紧,能力又有限,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了平庸。

    描写角度、修辞、遣词造句,本是平时上课也常讲的知识点,而本次,既希望他们用写作的思维来阅读,又担心面面俱到课堂容量大反而得不偿失,只好选取了这几个常用而又易学的点作为向本文学习写作的抓手。

    本以为在描写角度方面会一带而过,没想到这里多耽搁了些功夫,想来应该是和课文还是不太熟悉有关。本以为在修辞品析部分孩子们可能会觉得难一些,没想到这些孩子们的语言感受力真强,他们分析的头头是道,虽然这里用时也是多了一点,但他们仍然意犹未尽。给这些孩子们上课,收获最大的原来是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壶口瀑布》2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vx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