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号我公婆回老家,我这边有十几号家长来听课报名,朗轩爸需要完成的在我看来也是顶重要的事情,这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安排朗轩了,我只好怯怯的去问他小姨:朗轩能不能寄存在你们那边一天,晚上下班单位聚餐我不去,大概八点左右来接朗轩。未来的小姨夫说没问题,妹子好说歹说被我劝服了,毕竟她要考虑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到我家接朗轩以及用她自己说的带朗轩比上班还辛苦,晚上临睡前我又告知明天朗轩爸的时间安排,真不行就给我们打电话,妹子回复我行程已安排妥当。我当时很放心的睡觉了
第二天我正常上班,早上接了个电话妹子问我朗轩牙刷在哪?以及我家的早饭太难吃。
下午我正在教室当助教,私人手机响了,是妹子的,当时感觉不太好,出于职业道德我挂掉了,中间休息时间我出来回拨过去,果然,妹子吓坏了,声音有点抖还带着细细的哭腔,原来他们开车去看新车,妹子开车,小姨夫照顾朗轩,她停车后小姨夫给朗轩穿外套,妹子去后面的座位拿衣服,拿好后没多看没多想就关上了,此时朗轩的手正放在后门的前缝那里,夹的妥妥的,拿出来发现四根手指都扁了,妹子惊恐万分,小姨夫过来一看说了句:我靠,骨折了。妹子更是吓得发抖,对她男朋友叫道:那还不赶紧去医院。
开车就去医院挂急诊,一路上朗轩的手不停的在妹子身上摩擦,肯定因为疼,即使这样朗轩还安慰他小姨说:没事的,没事的。
去医院拍了片子,医生说没骨折,孩子的手指没长好,换成大人肯定骨折,这时候妹子才稍微安抚下来,这才给我打电话,我又挂掉了。
可能妹子情绪好点了,从医院回来朗轩不是安慰妹子而是问小姨:为什么要夹我的手?妹子又是内疚又是自责,不停和朗轩说对不起。
为什么说这么多
往往孩子的事情总会引起大人的争吵,晚上我们接回朗轩,妹子他们在路上就吵起来了,在这件事情上,妹子觉得男友明明一直看护朗轩,孩子下车了你都不知道,她男友自然觉得你关车门也要看下啊。
另外一件事就是从医院出来后朗轩要玩滑滑梯,妹子觉得朗轩手疼就不要带去了,男友觉得孩子自己想去那就满足好了,没想到的是碰到一个熊孩子,和朗轩抢东西,没抢过朗轩,索性给朗轩一巴掌,朗轩的脸上有一条好大的指甲划痕,关键是熊孩子的妈妈完全无感,一个道歉都没有,还准备走了,妹子男友又和对方吵起来了,说不道歉不准走。
妹子他们也很郁闷,回到起点就是我说不去玩你非带朗轩去,带去了就被小朋友打,男友觉得完全因为碰到熊孩子和溺爱的家长啊。
发生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面对之后妹子问我:你和姐夫回来没吵架?我说去你家路上吵了,后来又好了,回家没吵了。
我下班后准备接朗轩,可是死活联系不上,一个手没电关机,一个手机在家里抽屉静音躺着,不用微信,不看朋友圈,qq发了没反应,本质上我自然不担心朗轩,毕竟情况都知道了,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幸好没事,有事找你也找不到。我立刻就恼了。而娃爸就觉得已经没什么事,你还恼什么,再说世界离了我还不能转了?
用妹子的话说就是遇到事情发现对方更讨厌了。事情本身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关键。
事情是导火索,让我们的反应模式凸显,并期望对方如我们所想;事情也让我们的恐惧扩大,期望对方能感知到我们的恐惧,如若没有,自然又是失望和争执。突发事件,往往都是家庭矛盾的药引子,如果就事论事有时候根本无助于事情的解决,所谓理解就是我理解你的不易你的担心和恐惧,你也明白我的尽力。
即使再好的父母养育孩子也会有不满足的时候,我们也是带着这些需要被满足和被看到长大,成年后我们遇到了另一半,所谓的另一半潜台词是有了他我们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可这恰恰是矛盾的来源,你期望他满足,他也期望你满足,犹如小时候不被满足的时候就是失望和愤怒的开始。
方法就是放下自己的立场,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此时此刻我是多么的难过,我感觉没有被重视,我很希望你能帮帮我,而你的反应让我感觉你不在乎我,同时解读对方的语言正在表达什么,一般都会从冰山走向春天。
而这些的第一步就是觉察,觉察到此时此刻自己的需要,才能正确的让对方收到,对方收到后又要发出正确的信号,发出信号后还需要你接收到,你看,这么一来一回,才是正常的人际沟通,期望自己一个眼神或者什么都不说、说了对方才懂,别人就能明白你的意思和需要,那是婴儿的幻想,这就说到另一个话题:一见钟情。我们也知道一见钟情总是来得快去的快,因为它伴随幻想的建立和破灭。
新的一年,祝福大家都能生活在抱持性情境里,遇到足够好的妈妈,从偏执分裂心位过渡到抑郁心位,多用高级防御机制,自我功能韧又强,完成分离个体化,遇到挫折无创伤,压抑情绪得宣泄,各种情结得修通,收获各级共情,完成自性化,发挥潜意识里的智慧,爱和工作都快乐!常有福流,常有高峰体验,各层次需求都满足,达成自我实现,乐活2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