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制度到底是什么?
刘瑜称之为“制衡最大化”——在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中,谁也不能全面得逞。在有所得的同时也要有所让。《民主的细节》便是刘瑜以身边事实为例论证了这一点。
从身边事实出发分析美国制度,方法之一是由美国发生的新闻事件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再有就是借中国新闻为起根由头,抛砖引玉,再转移到对美国制度的分析。凭借这样的选题方法,读者轻松地依靠自身认知建立了对美国制度的认识,并不会感觉到制度远不可及或艰深晦涩。
美国“制衡最大化”的制度,各方权利在其中互相牵制,各种价值也在不断博弈。
各方权利互相牵制,保障了强弱群体政治上的平等。美国的“三权分立”保证立法机构、司法机关与政府平起平坐。当总统违背宪法,擅自开发权力时,国会便会采取措施,拨乱反正,对总统权力加以限制。
对于手无寸铁的弱势劳工来说,工会组织是自身权利最强大的保护者。在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工会组织,这些工会将劳工召集起来,一同就自身的劳动条件、工资、福利等与雇佣者讨价还价。无数工会组织让弱势群体在权利的博弈中占据一席。
制度的运转离不开群众积极参与。在美国人的生活里,参与政治是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他们为总统选举投票,为鸡毛蒜皮的政策争辩,争取与自己无关的别人甚至是敌人的权利。不禁要问,这些群众的参与意识从何而来?
从自身责任感来,而培养公民自身责任感的,仍是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保留了私人筹款制,公民可以花钱为候选人投票,在一次次参与中培养了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同理,美国的公共事务都要举行公众听证会,任何人都可以去预约发言;日常接触的工会组织和文化产业也都在鼓励群众维权;最重要的,莫过于保证群众维权有效,这就需要公正、不贪赃枉法的司法系统,也正是公民的维权力量与外部的相互制衡规范了司法系统。总的来说,制度培养了公民责任感,公民又作为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参与到制度中来。
无论是制度还是参与制度公民,背后一以贯之的价值都是自由与平等。这两种价值也充满制衡,此消彼长。
言论审查与言论自由,全民公费医疗与医疗市场化,“政治正确”与“政治不正确”,这些命题背后的价值皆是平等为重还是自由在先,价值的争论没有对错之分,甚至一场争论永远会没有结果,但就在这不停地争论过程中,达到了某些平衡与共识,各有所失又各有所得。民主的意义便是这些永恒的失与得本身。
《民主的细节》为我们构建出一个不同的坐标系,其中标出了美国的各种问题和解题思路和这思路背后的价值体系,也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出现的相似的问题,有无可借鉴的解决办法?寻找不同国情间的相同之处,得到问题的最优解,比一味地评判中美政治优劣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