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尽心上》13:神话,神化

《孟子·尽心上》13:神话,神化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11-09 12:03 被阅读0次

    《孟子·尽心上》13:神话,神化

    孟子曰:“霸者之民欢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孟子说:以力霸有天下的君主治理下的百姓欢娱鼓舞,以德行仁而有天下的圣王治理下的百姓内心愉悦。死心塌地,处死他们也不会怨恨,利诱他们也不为所动。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清楚是谁在推动和成就。君子目力覆盖之处,民风潜移默化,驻留过的地方,奇迹一个接着一个如有神助,所行之事儿与天地同德同心,如出一辙。这样的治理教化怎么能说是天地的补充呢?完全就同于天地的天道。

    尽管孟子在这里对“霸者”和“王者”的治理都做出了高度肯定,强调两者都与天地同道,实际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这是这个高下之分不是孟子这段话的重点。

    对于身处变乱战国时代的孟子而言,从前的王霸之道都是一个传说,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个个神化了神话。

    王霸之道是怎样被一点点神化,最终成为神话的?孟子在其中推波助澜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一、何谓王霸之道

    所谓王道,是对夏、商、周三代开国圣王教化之道的集中概括,主要体现为禹、汤、周文王、武王的教化智慧。

    所谓霸道,是对春秋时期,先后以盟约形式号令天下的诸侯长治理智慧的集中概括,主要体现为早期五霸及其以后霸主的管理做法。

    王道的教化结果是天下之民“皞皞如也”——内心愉悦;霸道的治理结果是所辖之民欢虞如也——欢娱鼓舞。

    二、神化的基础

    孟子神化王霸之道有一个基本的动机,那就是引导天下诸侯王回到“以德行仁”的路上来,形成使天下“定于一”的力量,从而结束所处战国之世的变乱,还天下以安宁,让百姓得安然。

    王霸之道被神化的基础有三:一是“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的从前故事。三王时代也好,霸主时代也好,或者出于为着仁义的教化,或者出于以仁义为名的治理,天下百姓以仁义为本,都有杀了他也不怨恨,利诱他也不改变的经典故事。二是不折腾的境况。三王时代也好,霸主时代也好,对于孟子所处的战国而言,都算是历史了。决定历史的自然是历史所处的背景,王霸时代都有不折腾的传统,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怎么费劲,天下便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不怎么折腾,老百姓的日子便一天天向好。三是时代贤人留下的鲜明印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英雄。孟子当然懂得“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他甚至讲“五百年必又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也就是说王霸时代,既是王霸者的时代,也是那些在王霸时代里推动时代发展的“名世”者的时代。名世者的故事被转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然演进的神化过程。孟子所讲的“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便是这个意味。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也必然会有名世者,只不过他们的事迹还没有被传播、神化而已。

    有了神化的基础和过程,神话的产生便成了一种必然。孟子为之所做的推波助澜便是斗胆谈谈孔子所不轻易示人的“性与天道”,把王霸之道和天道捆绑在一起,使之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至于分不清何谓王霸之道,何谓天地之道。用他的话讲叫“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被神化已经成为神话的王霸之道,哪里是对天地大道的补充,分明就是天道本身!

    为向诸侯王推荐自己的仁义之道,孟子也算是够拼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尽心上》13:神话,神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ag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