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之看懂政府政策其实很容易

【读书笔记】《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之看懂政府政策其实很容易

作者: 猫鼻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9:31 被阅读10次

    我们很多人看不懂国家政策,看不懂宏观经济,那是因为我们连概念、原理都没有搞懂。如果连社会是怎么运行都不知道,又怎么能知道在这运行中所使用的手段呢?

    前面的读书笔记记录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这三者都是从个人和企业的角度研究的,统称为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供求关系的,假如把视野扩大到整个国家,也就成了国家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了,这就成为宏观经济学。到了这个层面,就会出现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贸易逆差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用微观经济学是解决不了的,所以需要在宏观上解决。

    国家要稳定发展就要解决上面几个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在宏观经济组织架构中,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工具来实现。——抓住了这句话,就等于明白了宏观经济的核心。


    具体怎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工具来操作的?

    首先,得明白,社会稳定增长的最佳状态是:金融资本的总供给量必须等于金融资本的总需求量。这个称为国民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而金融资本供给有两个主要来源,分别是:国内资金的储蓄加上国外资金的流入。金融资本需求也有两个主要来源:国内实物资本的投资需求和政府借款。

    也就是说这个恒等式可以写成这样:

    国内储蓄+外资流入=国内实物资本+政府借贷

    总需求=总供给,也就是说你要多少就产多少,而产量对应上来就是GDP,也就是说资本总需求要等于GDP。而GDP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出口组成的。也就是说:

    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出口

    如果要看懂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面的内容必需要了解的。我们想要看懂宏观经济学、国家政策靠的就是这条恒等式!


    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这个构架,经济学上有两种理论:

     1、 凯恩斯法则:认为需求创造自身供给,所以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就要刺激消费(加大需求)来让经济增长。

    2、 萨伊定律和新古典学派:认为供给创造自身需求。 

    这两种派别一直在争论孰优孰劣,我们普通人就不参合了。

    刚才说到,社会经济最佳状态就是总需求等于产量,但是,大多数情况并不是这么理想的

    当总需求小于GDP时,产能过剩,企业就不生产那么多东西了,需要的劳动力也就少了,也就导致很多人失业。

    当总需求大于GDP的时候,需求大了,基本就没人失业,但是社会是用很多钱去追逐不多的商品,所以导致通货膨胀,也就是钱不值钱了

    由此可以看出,要解决失业问题,就会引起通胀,要低通胀,就会引起失业,所以主要是看怎么取舍。

    不过,历史表明这只是在短期内会这样,长期来看他们两者是不矛盾的。

    但是我们不能不管短期啊,就好像说,人类从长期来看会生生不息,但是我们得解决眼前这群人饿不饿死的问题。

    所以,从短期来看,需要用凯恩斯的理论来解决当下问题。


    好了,国家究竟是怎么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工具来解决问题的呢?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就是国家用来调整社会总需求的一种经济工具,主要包括租税和支出。租税主要是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保、商品税,支出主要是国防,养老、医疗、借贷利息和其它方面。当税收少于支出就出现财政赤字。

    出现财政赤字,怎么办?国家就要借款了。看恒等式:

    国内储蓄+外资流入=国内实物资本+政府借贷

    来,看看它是怎么对经济、失业、通胀、贸易产生影响的:

    当政府借走很多钱,就会影响私人和企业(国内实物资本)可以取得的资金,企业没钱发展,最终是不利于社会增长的。

    如果要保证企业也能借到钱投入生产,那么要么增加国内储蓄,要么引入更多外资。

    但是引入更多的外资就会加重贸易逆差。国家总需求很大,而国内储蓄的钱不够,只能靠外资流入(向外国借钱),也就是说,国家对外国资金的需求比国内资金大。

    在商品市场经济我们知道,需求增加,价格升高。那么外国货币(此时看做是商品)的价格就升高了,也就是说外国货币比本国货币更值钱,汇率更高。

    相对地,本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一贬值,进口产业用同样的钱买到外国的东西就少了,这就对本国进口行业打击很大,如果国家很多产业的原材料都是进口的,影响那就更大了。

    补充知识:

    什么是贸易逆差?

     首先,国家之间进行交易,交易的东西包括商品、服务、国际投资、单边转移(指没有购买商品或服务却送出的款项,例如对外援助)。所以,这四样东西加起来,如果出口的钱比进口的钱多就叫做贸易顺差,反之,是贸易逆差。

    如果想不那么依赖外资,减少贸易逆差,根据等式来看,就要增加国内储蓄。

    看等式很明显可以看到,增加国内储蓄的具体做法就是减少政府借贷,增加民间投资。

    我们回过头来,看政府是怎么用财政政策(税收+支出)来调整问题的。

    ∵国内储蓄+外资流入=国内实物资本+政府借贷

    又∵最佳状态:总需求=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出口

    ∴只要在政府支出那一块利用税收和支出两种手段调整一下,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简易地画了一个图来理解:

    牵一发动全身,自我理解图(未必正确)

    在“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进口-出口”这个等式中,有三个因素特别容易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是政府支出,消费和投资也会受到租税政策的显著影响。

    减税之后,企业支出就少了,所以有更多的钱来投入生产,招的人也更多了,人们有工作有工资就有钱来消费了,换句话来说,就是减税之后企业能挣更多的钱了。既然企业能挣更多的钱,那么就吸引更多人来投资,所以说减税可以刺激消费与投资。

    反之,增税则会减弱它们。因此,财政政策有能力使总需求发生改变。

    所以,政府实施的政策都是在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目的,税收和支出只不过是手段而已。


    如果政府想增加总需求,就要减税、增加支出,这样的政策脚扩张性政策;如果想减少总需求,就增加税收、减少支出,这样的政策叫做收缩性政策。

    我们可能迷糊了,增税减少支出,就会使社会总需求减低,从而会导致失业、经济萧条,但为了解决失业和经济萧条问题又要减税和增加支出,但是一旦这样,又会引起通货膨胀,这不是矛盾吗?就是这么矛盾,但是没办法,所以政府就是看着程度来调啊调啊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之看懂政府政策其实很容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b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