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在参加一个访谈类节目时说到了为什么放弃纽约的学业,选择回国。
因为不想被内卷,来来回回的卷,压抑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她最终选择了回国。
她说她太累了,就想躺平,然后说:
“人生大多数时候,可能就差一句算了吧。该放手还是要放手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妈常说一句话:
“五个手指头哪有一样的。”
每个人生来资质和天赋本就不同,非要一起较劲,最后把自己弄的面目全非,有的人甚至踏上了绝路。
该放手的时候放手,不是懦弱,也许这一次的失败,上天在告诉你你的路走错了,换条道就可以了,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费的努力,它一直都在影响着你的人生。
选择没有正不正确,只有我愿不愿意
记得电视剧《小舍得》里,南丽原本不想让孩子内卷,可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受挫,觉得所有事情都劈头盖脸的涌来,于是她也加入了孩子内卷的大军。
其实这场大军,她内心世界是本能的抗拒的,只是外界的力量它太大了,大到我们无力抵抗,清醒的去认识自己的内心。
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如今的考研大军一波又一波,逐年在增长,因为工作压力,因为时代进步的太快,我们只好选择加快步伐跟上脚步,事实证明它就是一场淘汰赛,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脱颖而出,而大部分人都会被淘汰。
学习这件事本身没有错,如果只是为了跟风而去做,不但痛苦,还会加剧心理负担。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不平凡,我们只有认识到,做某件事只是为了做而做,好比爱一个人只是为了爱而爱,其实才是生命真正的开始。
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不适合做什么
小的时候,老师经常会灌输一个思想,就是人要有梦想,梦想成为思想家,科学家,这些都是梦想。
在逐渐长大的旅途中,逐渐发现,科学家就是梦想,其实根本实现不了,但是依旧热爱科学。
黄磊曾说:
“人一辈子一定要学会两件事情。第一,一定要研究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 第二,一定要研究自己,虽然喜欢但是不能做什么。你不能光研究你喜欢什么做什么,却不研究你不能做什么。有些不能做的你千万别做,不适合你你,就别做。我小时候也挺喜欢数理化的,我数理化也挺好的,我特别想现在成为一个物理学家,但是不太可能。因为没有你最早形成的、训练你的思维模式的方法。我虽然看起来做了好多事情,但是我其实做的都是一个系统里的东西。我都在我熟悉的、我懂的大范围之内在做探索。那么我养成的其实并不是看起来那样做的好多的事情,我养成的其实就是一件事情,叫做艺术思维。”
喜欢和适合是两码事,喜欢并不代表就适合自己,有的人生来就是感性思维,有的人则是理性思维,你不能让一个科学家整天研究爱情,也不能让一个文学家去研究丽学。
台湾作家齐邦媛先生,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哲学专业,实际上她的英文水平很好,但是她觉得自己父亲都可以学哲学自己为什么不可以。
后来朱光潜先生看到了她的英语成绩,告诉她,她太多愁善感,不适和哲学,还是选择外语文学为好。
后来齐邦媛先生再三考虑之下最终跟随朱光潜先生学习了外语文物,事实证明她真的很适合这条道路,终身都在为文学发展而努力。
没有像朱光潜先生那样的老师,但是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不适合自己的路,除了痛苦,毫无惊喜可言。
接受平凡,不代表碌碌无为
英雄和王者从来都只是少数,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家庭,平凡的生活才是人间常态。
《悟空传》里有一句话: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天地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你能接受自己是个平庸的人吗?
为什么不呢,较劲到最后,空有一身疲惫,什么都没有。
平凡人的世界就是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但是有的时候,付出了也不定有回报。
电视剧《俗女养成记》开播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大概就是发现,原来你我皆是剧中人,毫无例外。
痛苦的日子就像海绵,晒一晒也就没了
在攀比和内卷里,没有幸免的人,最后把自己逼成了抑郁症。
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尊心作祟,大概也就是平凡人一生的追求,那就是:
用一辈子多半的时间来维护根本不存在的尊严。
放下这些会很痛苦,痛苦到自责,其实痛苦的日子就像海绵,晒一晒,风吹一吹,也就干了,没有过不好的人生,只有愿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愿每个人放下不属于自己的执念,找到所爱,找到所属,心安理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