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谁?”
“2019。”
“2018呢?”
“断片了。”
>>>壹<<<
我们每天起早上班,灵魂却躲在被子里。
于是被子给灵魂每天讲故事,
说古时候有个老王看上一口精美的钟,一天夜里老王决心偷钟。
钟没搭理他,老王不依,背上钟就想跑。
谁知钟太重背不动。
老王气不过,俺砸碎你也要带你回去。
老王找来一大锤,奋力一砸。
顿时,钟声震彻。
如果我捂住自己的耳,别人就听不见了。
老王赶紧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后来,钟还是钟,老王没了。
灵魂听完了故事,捂住了耳朵,闭上了眼。
假如有一天,我们出现在别人的历史课本里。
翻书的人指着标题羡慕地对旁人说,
看啊,他们就是传说中娱乐至死的一代。
我们是吗?
我们每个人手机里平均装有43个App。
每天大约有3千万人玩抖音超过1小时。
18~34岁的年轻人,平均月储蓄只有1339元。
问自己一个问题:
手机的打扰是否严重阻止了你成为那个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的人?
>>>贰<<<
这是一个没人愿意接受的事实。
根据生理学依据,
如果一个人长期沉迷于手机的打扰,无法连续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
这样的“打扰”会使得大脑形成一种疾病:
“心智残疾”
“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娱乐至死》
一个“高效”灵魂写手的创作日常:
第1分钟,发现微博热搜竟然是楼下王大妈。
第19分钟,朋友圈自拍居然只有3个赞和一个“胖了”。
第33分钟,心疼自己工作得这么累,奖励自己刷5分钟抖音吧。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不,你的同龄人并没有在意你。
是娱乐至上的“打扰”和长期的浮浅工作让你抛弃了你自己。
点赞的精神狂欢只是我们存在感幻觉?
你的能力高低取决于你每天给大脑喂什么?
想拥有一个超级大脑,需要每天大量反复地让大脑处理有挑战的任务。
深度工作就是职场精英最需要的工作习惯。
2019
想要拉开与同龄人的差距
和我们一起开始“深度工作”吧
>>>叁<<<
一个公司的用人秘密
我们收集了一些来自职场的灵魂拷问,以下这条是最绝望的呐喊:
我每天爆肝加班,升职加薪的却总是别人?
当我们把呐喊者们的日常工作罗列下来后。
答案竟是,他们日常浮浅工作的占比都超过了90%。
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在近一年的工作中几乎没有进行过超过1小时的深度工作。
当大量浮浅工作定义了你的职场价值。
升职加薪变成撞不破的铜墙。
为什么公司会大量的招实习生和助理岗位?
为了保障高价值生产力员工的深度工作时间。
深度工作决定工作成果价值
>>>肆<<<
用这套路,干掉惰性
人类的世纪难题—对抗惰性。
在惰性面前,人是非常享受投降的。
惰性的儿子站出来说,让我来。
于是我们患上了“拖延症”。
人为什么有无法根治的惰性,你可以怪大脑。
大脑在处理任务时,会遵循最小阻力原则。
就是说轻松简单的任务大脑更愿意优先处理。
例如回邮件和写PPT,回邮件更轻松,所以我们更愿意先回邮件。
例如工作和玩。
毫无疑问,90后只想工作赚钱,稳得一批。
当我们搞定了所有轻松的工作后,其实大脑已经累了。再想进入一个高度专注的状态是比较难的。
当你没有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前,可以尝试培养工作里先啃硬骨头的习惯。
对于很多人来说,更难的不是深度工作而是如何开始工作。
拖延症患者不要怕,大家都是你我他。
那么我们如何对抗大脑的惰性呢?
你以为女生照镜子时只看到了自己吗?看到的都是自己理想状态的盛世美颜。
每天保持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
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工作,拿出先赚一个亿的激情和架势。
当你努力工作时,你就是最棒的。
无论是王爸爸还是马爸爸都是从一个令人高潮的目标开始。
先成为那个让自己无比骄傲的人。
>>>伍<<<
深度工作的四种模式
无论是运用哪一种深度工作的模式,都是需要将时间规划和工作内容规划养成日常工作习惯。
养成固定的工作模式才是深度工作的核心
>>>陆<<<
深度工作执行四步曲
首先我们来植入一个执行概念:
“像经商一样去执行”
无论你在为谁打工,先学会做自己的老板。
像商人一样去思考如何完成目标。
拥有强烈的目标感和赚钱的欲望。
对于大多数不妄想成为首富的人来说,进行深度工作、高效管理浮浅工作的终极奥义就是:
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享受生活。同时在优秀的路上永不掉队。
2019,上最牛的班,蹦最野的迪。
2019,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从我做起。
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坚持深度工作打卡365天。
我们一起分享讨论更好的工作方式,一起沉迷于彼此的优秀中无法自拔。
免费进群:
狐狸星球呀公众号回复“深度工作”
我们准备了神秘奖品在终点等你
参考资料:
《2018年Q4暨全年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2018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2018抖音数据研究报告》
《深度工作》-卡尔·纽波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