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Linux学习(四)

Linux学习(四)

作者: 小土豆dy | 来源:发表于2019-07-18 22:47 被阅读0次

Linux自有服务

自有服务:即不需要用户独立安装的服务,而是当系统安装好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的服务(内置)

一、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也可称之为运行级别

在Linux中存在一个进程:init(initialize,初始化),进程id是1;

查看init进程:#ps -ef | grep init

70.png

该进程存在一个对应的配置文件:inittab(系统运行级别配置文件,位置/etc/inittab)

文件主要内容:

71.png 72.png

0 -表示关机级别(不要将默认的运行级别设置成这个值)

1 -单用户模式

2 -多用户模式,不带NFS(Network File Syetem)

3 -完全多用户模式

4 -没有被使用的模式(被保留模式)

5 -X11,完整的图形化界面模式

6 -表示重启级别(不要将默认的运行级别设置成这个值)

与该级别相关的几个命令:

#init 0                 表示关机
#init 3                 表示切换到不带桌面的模式
#init 5                 切换到图形界面
#init 6                 重启电脑</pre>

注意:init指令需要超级管理员的权限,普通用户无法执行。

这些命令其实都是调用的init进程,将数字(运行级别)传递给进程,进程去读配置文件执行对应的操作。

1.切换到纯命令模式下(临时切换,重启之后又恢复)

#init 3

73.png

切换之后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在输入密码时没有显示输入,只要输入密码正确,回车即可。

2.回到桌面模式

#init 5

3.设置模式永久为命令行模式

将/etc/inittab文件中的initdefault值设置为3(id:3:initdefault:),然后重启。

74.png

二、用户与用户组管理(重点)

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要实现用户账号的管理,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用户账号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用户密码的管理

用户组的管理

注意三个文件:

/etc/passwd                             储存用户的关键信息
/etc/group                              储存用户组的关键信息
/etc/shadow                             储存用户的密码信息</pre>

1.用户管理

  1. 添加用户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常用选项:

-g:表示指定用户的用户主组,选项的值可以是用户组的id,也可以是组名

-G:表示指定用户的用户附加组,选项的值可以是用户组的id,也可以是组名

-u:uid,用户的id(用户的标识符),系统默认会从1000(500)之后按顺序分配uid,如果不想使用系统分配的,可以通过该选项自定义

-c:添加注释

验证是否成功:

验证/etc/passwd的最后一行,查看是否有创建的用户的信息;

验证是否存在家目录(在centos下创建好用户之后随之产生一个同名家目录);

75.png

格式:用户名:密码:用户ID:用户组ID:注释:家目录:解释器shell

用户名:创建新用户名称,后期登录时需要输入;

密码:此密码位置一般情况下都是“x”,表示密码的占位;

用户ID:用户的标识符;

用户组ID:该用户所属的主组ID;

注释:解释该用户是做什么用的;

家目录:用户登录进入系统之后默认的位置;

解释器shell:等待用户进入系统之后,用户输入指令之后,该解释器会收集用户输入的指令,传递给内核处理;

注意:在不添加选项的时候,执行useradd之后会执行一系列的操作

a.创建同名家目录

b.创建同名用户组

76.png 77.png

注意:查看用户的主组可以查看passwd文件,查看附加组可以查看group文件。

  1. 修改用户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user modify 用户修改)

常用选项:

-g:表示指定用户的用户主组,选项的值可以是用户组的id,也可以是组名

-G:表示指定用户的用户附加组,选项的值可以是用户组的id,也可以是组名

-u:uid,用户的id(用户的标识符),系统默认会从500之后按顺序分配uid,如果不想使用系统分配的,可以通过该选项自定义

-l:修改用户名

修改用户主组,附加组

78.png

#usermod -l 新的用户名 旧的用户名

79.png
  1. 设置密码

    Linux不允许没有密码的用户登陆到系统,因此前面创建的用户目前都处于锁定状态,需要设置密码之后才能登录计算机。

    #passwd 用户名

80.png

切换用户命令:#su [用户名](switch user)如果用户名不指定则表示切换到root用户

切换用户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a.从root往普通用户切换不需要密码,但是反之则需要root密码;

b.切换用户之后前后的工作路径是不变的;

c.普通用户没有办法访问root用户家目录,但是反之则可以;

81.png
  1. 删除用户

    语法:#userdel 选项 用户名

    userdel:user delete(用户删除)

    常用选项:

    -r:表示删除用户的同时,删除其家目录;

82.png

注意:已经登录的用户p删除时侯提示失败,但没有登录的用户可以正常删除

解决办法:直接kill对用用户全部进程,再userdel -r 用户名

所有用户操作的命令(除passwd外)只有root超级管理员有权限执行。

2.用户组管理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他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同时创建。

用户组的管理涉及用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实际上就是对/etc/group文件的更新。

83.png

文件结构:

用户组名:密码:用户组ID:组内用户名

密码:x表示占位符,虽然用户组可以设置密码,但是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不设置密码;

组内用户名:表示附加组是该组的用户名称;

  1. 用户组的添加

    语法:#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名

    常用选项:

    -g:类似用户添加里的“-u”,-g表示选择自己设置一个自定义的用户组ID数字,如果不指定,则默认从1000(500)开始。


    84.png
  1. 用户组编辑

    语法:#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名

    常用选项:

    -g:类似用户修改里的“-u”,-g表示选择自己设置一个自定义的用户组ID数字;

    -n:类似用户修改里的“-l”,表示设置新的用户组的名称

    85.png
  1. 用户组删除

    语法:#groupdel 用户组名

    86.png

注意:当如果需要删除一个组,但是这个组是某个用户的主组时,则不允许删除;如果确实需要删除,则先从组内移除所有用户。

三、网络设置

首先知道网卡配置文件位置:/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在目录中网卡的配置文件命名格式:ifcfg-网卡名称


87.png

BOOTPROTO:ip地址分配方式,dpch表示动态主机分配协议

ONBOOT:是否开机启动

HWADDR:硬件地址,MAC地址

重启网卡:

#service networking restart

在有的版本中可能没有service命令来快速操作服务,但是一个共性的目录:/etc/init.d这个目录中放着很多对服务的快捷方式。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88.png

创建快捷方式:

语法:ln -s 原始文件的路径 快捷方式的路径

89.png

其中,文件类型位置的“l”表示其类型为link(连接类型),后面的“->”指向的是原始文件路径。

重启单个网卡:

#ifdown 网卡名 停止某个网卡

#ifup 网卡名 开启某个网卡

四、ssh服务(重点)

ssh(secure shell,安全外壳协议),该协议有2个常用的作用:远程连接协议、远程文件传输协议。

写意使用端口号:默认是22,可以修改,则需要修改ssh服务的配置文件:/etc/ssh/ssh_config

90.png

注意:

a.注意范围,端口号范围是从0-65535;

b.不能使用别的服务已经占用的端口;

服务启动/停止/重启

#service sshd start/stop/restart

#/etc/init.d/sshd start/stop/restart

1.远程终端

终端工具·主要帮助运维人员连接远程的服务器,常见终端工具有:Xshell、secureCRT、Putty等。

  1. 获取IP地址,可以通过ifconfig命令查看,并测试IP的连接相通性。

  2. 打开Putty,输入相关信息

  3. 弹出key确认的时候点击“是”,以后不会再提示·

91.png 92.png

2.ssh服务文件传输

可视化的界面工具:Filezilla

93.png 94.png

通过命令行工具来传输文件/文件夹

工具:PSCP.exe(必须使用命令行打开),为了使用方便可以将其放到环境变量目录中如果不清楚那些路径使环境变量路径,只需要将其放到C:/Windows目录下即可。

用法:

pscp 选项 用户名@linux主机地址:资源路径 windows 本地的地址 (下载到windows)
pscp 选项 资源路径 用户名@linux主机地址:远程路径           (上传到linux)
pscp 选项 -ls 用户名@linux主机地址                        (列出远程路径下结构)</pre>

相关文章

  • Linux学习(四)

    让一个文件有可执行权限使用下面的命令: chmod +x 文件名称 chmod +x a.sh:表示让...

  • Linux学习(四)

    Linux自有服务 自有服务:即不需要用户独立安装的服务,而是当系统安装好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的服务(内置) 一、运...

  • 运维学习

    运维学习阶段,需要分为四个阶段,linux初级入门-àlinux中级进阶-àlinux高级提升,和资深方向细化。 ...

  • SELinux学习笔记

    SELinux学习笔记 主要参考了《Linux就该这么学》、《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第四版)》、《...

  • Linux发展史与安装-Linux从入门到精通第一天(非原创)

    文章大纲 一、Linux发展史二、Linux系统的安装三、Linux系统的文件四、学习资料下载五、参考文章 一、L...

  • Linux命令学习四

    1. rz 、sz 1.1 rz windows ——> Linux上传文件 sz Linux ——>window...

  • Linux基础学习四

    1.bash及其特性(脚本解释器) bash支持:命令历史;管道,重定向;命令别名;命令行编辑;命令行展开;文件名...

  • Linux命令学习(四)

    Vim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输入模式(Insert ...

  • 【Linux入门第1天】我为什么要学习Linux

    我是Linux小宝贝 我来自四川 我怎么知道Linux的:我在学习java,java需要掌握Linux 参与本次L...

  • Linux DeviceTree

    Linux DeviceTree学习(一) Linux DeviceTree学习(二) Linux DeviceT...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Linux学习(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gr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