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枚有一首诗《苔》。这首诗在今年春节又被唤醒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看一看主席台两侧,“草色遥看近却无”,枯黄的草地上已泛出丝丝绿意,尽管历经寒冬,尽管生命卑微,小草从没放弃对生命的渴望,从没有放弃自己的春天梦想。
孩子们,《苔》这首小诗我是在中学,像你们这个年纪读到的。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我便喜欢上它了,它激励了我的求学和成长。我出生农村,祖辈世代务农,正是在苔花精神的激励下,我一点一点提升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教书、管理,从四中、二十二中又到了我们九中。是呀,我们的生命如苔花。苔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但是它也在努力的绽放。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 花开微小似米, 但却一定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开。因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也同样头顶广阔的天空。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境界。无论遇见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应该像小小的苔花一样,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不做让自己遗憾的事情。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尽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同学们,我们也正如此,我们还在初中的求学行列,我们不应该为家庭出身、学习环境而气馁泄气,而是要全力拼搏,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向着一个方向努力,熟记“三字容止规范”、“四字文明公约”,会背、会讲、会用,“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挺起胸膛做人,撸起袖子加油干,最终收获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老师们,在开学季,万州上海中学一个老师发言《世界那么大,你凭什么去看看》也火爆了朋友圈。她在发言中也引用了《苔》这首小诗,我的很多老同事都转发了这篇文章。我给其中一位同事这样回复,“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苔花如米小,阳光普照来’,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卓越之士。众生平等,一位教育者的目光应投向所有受教育者,让可能卓越的孩子必须卓越,让普通的孩子有一颗正直善良之心、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我们的情怀——悲天悯人。”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老师们,我们是教育者,而不应仅仅定位为一个教书匠。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要有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要怀着一颗悲悯之心,用爱和付出,推动教育前进的车轮。教育者应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就是应更多地体察受教育者——我们孩子的感受,与其同悲、与其同喜,怀抱怜悯之心,常怀宽容之胸,对我们的孩子保持宽容和慈爱。但悲天悯人绝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滥施善心。我们要区别善良和伪善。能力付出的,且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叫善良;能力付出的,但无助于孩子成长,甚至有害于孩子的成长,是伪善,也可以说是愚蠢。所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既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慈悲和担当,更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勇气,要有点亮自我照亮他人的奉献,还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淡定。悲天悯人的情怀,应成为我们教育者的修身立命的根本。
同学们,“苔花如米小,应学牡丹开”!
老师们,“苔花如米小,阳光普照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