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照海花无数。
比较早参与比较热烈的文艺评论,王荆公在金陵南京填了一阕桂枝香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_【李清照词论】
易安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事不凭也。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以乐府名家者..._【苕溪鱼隐丛话】
_赵彦卫【云麓漫钞】:
李氏自号易字居士……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 ……《词论》一书多有妄评诸公…
梁启超【饮冰室评词】
〈桂枝香〉登临送目,李易安谓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倒。但此作却颉颃清真、稼轩,未可谩诋也。世谓少游诗似曲, 子瞻曲似诗,其然乎?至荆公《桂枝香》词,子瞻称之:‘此老真野狐精也。’诗词各一家,惟 荆公备众作,艳体虽乐府柔丽之语,亦必工緻,真一代奇材
【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白雨斋词话·卷六】:两宋词家……惟方外之葛长庚,闺中之李易安,别于周、姜、史、苏……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终是托根浅也。
词学家缪钺《论李易安词》:李易安“评骘诸家,持论甚高……此非好为大言,以自矜重,盖易安孤秀奇芬,卓有见地,故掎摭利病,不假稍借,虽生诸人之後,不肯模拟任何一家
李清照《词论》)反映了北宋末年词学批评已进入自觉审美的阶段。然而,她只注意诗词体性之异,而忽略了诗词同为抒情文体的共性;只注意对词的体性进行规范,而忽略了文学发展之通变乃是常理,对异于《花间》以来婉约词创作传统的新观念、新风格缺乏敏感,于是走向了片面性。_【方智范关于古代词论的两点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