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支教更关于青年

关于支教更关于青年

作者: 少辣多醋不吃香菜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23:39 被阅读0次
关于支教更关于青年

去年七月中旬,一场从天而降的洪水跟湖南龇牙咧嘴扮了个鬼脸,草草收兵后还是把战场留给了酷暑和烈阳;带着准备了接近两个月的教案,自中南出发八个小时的车程,我跟随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山那边支教队,赴江华瑶族自治区涛圩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半月的支教活动。期间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并负责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

那段日子在我的记忆中一直被拉很长很长,长到似乎无法用天为单位计数。所有的感动都像是酷夏的雨,密密匝匝,带着温润的热气,但每一滴都在心里溅起涟漪,掀起风浪。但今天我并不想谈感动,唏嘘与泪水不过是浮华的花,回忆的酿再长也会被消化系统吞噬,所以,我想把那花根挖出来,抓一把发酵前的粮食,对此敬陈管见,与您看看其中的力量到底在哪里。

对于大学生支教或者支教的利弊与意义,社会舆论众说纷纭。不可否认,很大部分人对此并不包容甚至持苛刻态度。大有出于误解甚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坐而论道者,认为大学生支教不过抱着捞取政治、经历资本甚至仅为了赚取学分的目的,三分热度,爱心泛滥,居心不良。

以我拙见,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最具活力与热情的青年群体,仅其敢于尝试去承担社会责任贡献自我光热这一点就值得被社会包容和鼓励。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用纸上得来的知识去实践中躬行。更重要的是,志愿和公益加上了青年的热血与无畏是多么可贵多么让人感动的情怀与力量!这个社会不可否认还存在着很多不如人意的缺憾,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阳光没有办法照到的角落,如果连作为社会的未来的青年群体都不愿意去为此做出努力和改变,那我们还何谈未来可言?

支教作为一个积极的事物本身便是双赢的,因为大学生在其中也有获益就说大学生居心不良简直是无稽之谈。大家一定都听过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收获这句话,然而我想说这是bullshit,毒鸡汤而已。凡事有付出就必定会有回报的, 不过是时间与形式或者能否与你所期望的回报值相适应的问题而已!大学生抱着一腔热血付出了努力与真心就必定会获得经历与感动。这里我不得不提,很大一部分人似乎对志愿也有着巨大的误解,志愿就等同于百分之一百的奉献百分之零的自我利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志愿者的利益同样需要被关注与保护,然而这一观点似乎成了公众的盲区。

诚然,大学生支教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后支教时代”孩子们幸福感消失后;非师范专业支教队员教学经验缺乏,上课水平参差不齐;短期支教的高度流动性教学内容随意性对当地原本教学计划的打乱;大学生带着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妙趣横生的教学内容从天而降,几天之内便让乡村教师多年辛苦经营的教学权威瞬间垮塌等等。

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大学生支教团队所共同存在且不可忽视的。之前看过一个支教老师的经验分享,他说,志愿者短期支教的目的绝对不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天时间里找到最好的自己,做一名最好的老师。恰恰相反,你要作为一扇窗户,带孩子们找到最好的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在志愿者离开以后用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原有学习条件下获取最大的学习效果!本人对此观点拍案称赞,也期望更多真正参与到支教中的青年朋友,支教团队,可以真正思考如何解决这些支教综合症。青年的热情和无畏是可贵的,但它绝不等于莽撞和草率。若是做不到理性支教,最终无论如何也逃不开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个人认为,大学生志愿者所携带的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无疑是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和突破。除了对于前面提高过的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以外,大学生可以学生身份反观自身,零距离获取作为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对于教与学也有着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因为经济以及缺乏人关爱理解等原因大部分孩子都性格内向甚至有自卑心理。孩子们与支教老师之间没有老师权威和身份带来的距离感,他们会愿意对支教的老师或者更准确是哥哥姐姐敞开心扉,这无疑更加有利于实现与孩子们的交流并依据特殊情况给在不伤害孩子特有自尊心的基础上提供有效帮助。

风驰电掣的信息时代以顺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我们社会的面貌,列车不分昼夜地提速,窗外的景色被拉扯的模糊。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模糊无法掩盖中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差距。乡村教育的现状大多数情况下被美化成为了一个物质贫乏,但精神和谐美满的大家庭,一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老师和学生拥有的是类似父子的深情。但实际情况呢?

在复旦大学支教教师的支教分享中,我对西部贫困山区中学师资情况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中大部分内容与我自身观察与思考不谋而合。很多人以为支教老师流动性大,实际上乡村中学老师在教学上的随意性造成的流动性和损害更大。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任由教师数量严重缺编,另外一方面,在编的教师有部分是从乡县教育系统被上级安置下来的有历史资历或者级别或者关系的老教师,没有教学能力,空占老师名额。老师岗位变成上级领导安插“关系户”的自留地。教师多有年老体衰,或自身文化能力水平根本无法胜任教职的,还勉强挂名头代课,误人子弟,上级也根本不闻不问。教师待遇极低,不要说优秀的教师了,够资格的教师也根本无法留住,想尽办法调到乡里,县里。如果实在不行,宁可出去打工。那种“师生相守”,“舔犊情深”仅是极少数的特殊情况,这种“温情脉脉的美好迷梦”不过是是城里人在不了解情况下的主观幻想。

教育公平不过四个字,然而谁能否认它依然道阻且长。个人愚见,中国国民基础素质的提高,突破口在于基础教育的全面改善。说来讽刺,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人均读书量在世界处于垫底的尴尬境地,每人每年不足五本;中国式游客,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等问题的出现亟待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考入九八五二一一高校的学生中农村学子比例低于30%,在清华北大等高校甚至只有15%左右;记忆中我有几乎百分之三十的初中女同学选择了职中毕业便结婚生子;女孩子读书无用的说法,对于很多教育发达的一线城市可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老掉牙思想,然而在西部内陆地区的的确确有很多女孩子因为经济或者落后观念等原因放弃了学习,自此油盐一生。这些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审视,更重要的是为此做出改变拿出行动。无论长期,短期,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正以蓬勃的热情投入到这一事业当中。我为自己是其中一员而兴奋鼓舞,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力量总是最让人振奋和感动的。

不仅是支教,不仅是公益与志愿活动,我相信,青年眼中的神采,能给这个世界披上金装。

以上。

相关文章

  • 关于支教更关于青年

    去年七月中旬,一场从天而降的洪水跟湖南龇牙咧嘴扮了个鬼脸,草草收兵后还是把战场留给了酷暑和烈阳;带着准备了接近两个...

  • 关于支教

    ——读《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有感 看...

  • 关于支教

    高中有个同学大学毕业去了非洲支教,一去经年。而后他就在非...

  • 关于支教

    今天说说支教这件事。 关于支教,我报名了。这不是第一次报名,上次是去新疆,2个人报名,1个名额。同事去了,我没去成...

  • 关于支教

    今天在班群有收到一条通知,说的是新疆幼儿园实习老师的招募,实践时间和我们的实习时间一样,从九月中旬到一月。 自己一...

  • 关于支教,关于成长

    青春中总要经历那么几件事情,值得你在皱纹爬上眼角时细细品味,值得你与老友交谈时如数家珍,值得你长久地保存在脑海里,...

  • 关于进博&关于支教

    2020.10-26-11.10,很有幸离开学校了一段时间去参加了第三届进口博览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期间体验良多、...

  • 关于支教行!

    其实一直以来内心就有一个支教愿景在,可奈现实,我没法抽半年,一年时间去做支教; 刚好有这个机会,特别感恩! 这次学...

  • 关于《给你一双慧眼》

    这本书,是雪漠老师写给青年人的,但书里涉及到的主题,不是仅仅青年人才面对的,比如关于快乐,关于梦想,关于自我,关于...

  • 无题

    21民本张潘婷 2021410049 关于“青年”,《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关于“青年”,是“青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支教更关于青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nn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