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第五卷第十四章中,作家二月河借清朝名将海兰察妻子丁娥儿训诫儿子之口,讲了敬父与敬子的关系:“……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你给我们挣后三十年的脸面去。”
人脉夤缘在我们国家是个传统,父亲功名显赫,周围人出于讨好或攀援等多种多样的想头,尊敬父亲的同时连带着尊敬他的孩子,所谓“子以父荣”是也。这里敬子实为敬父,文章作在“敬父”二字上。
孔子讲“三十而立”,儿子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当父亲的也要到了“知天命”或者花甲之年,除了极其个别功劳可以彪炳千秋的人物,都要退出繁华舞台。职务卸去,功劳被雨打风吹去,人们对他就要敬而远之了,这时如果虎子成人,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们便会转向尊敬儿子,同时连带着尊敬父亲,所谓“父以子贵”是也。这里敬父实为敬子,文章作到了“敬子”二字上。
前半句实现的条件是父亲要有过人建树,不论从政、经商还是治学,后半句则是儿子真正做得到“三十而立”,在上述各方面成为中坚,至少要能够让别人感觉到成为中坚的希望。反之,父亲做不到第一条件,终生寒微潦倒,儿子也要跟着受人白眼,儿子不知努力,做不到第二条件,老父亲也要跟着吃挂落。人老重名,这第二条件更为人所重视。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看似闾巷俗语,细细思量,便可觉出有一大文章在里面。世事轮回,说透了也就是这句话。父子相替,三十而立是个关键,但是它需要“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前提,奉劝读者诸君为生前身后谋虑,还是踏踏实实学一项本领。
过了时机也没什么,苏恂不是到了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的,后来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吗?再者,古人贵朝闻夕死,大器晚成的事例史不绝书,总之不要虚掷韶华,一刀一枪地挣取自己的功名,切莫让这句话走向了反面,不然,上有高堂牵连受累,下有子孙遭人白眼,获罪如此,如何自立于人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