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一些星星。
爸爸和她坐在某个很高的地方。他指着一篇麦田。有个发动机启动了。
那个长脸的女人站在旁边,俯视着她。
一呼吸就发痛。
某个地方传来手风琴的声音。
谢天谢地,又是一颗粉红色的药片。然后是一阵深深的寂静。一阵深深
的寂静掩盖了一切。
读完《灿烂千阳》的那一刻,只觉得这个故事没有结束。莱拉死了,怀着希望死去。
一个特别的女孩子,没有被早早嫁人的命运所纠缠,却躲不过一颗从天而降的炮弹,生命就那样像被突然掐断的电影一般,戛然而止。
人在死亡之前看到的会是什么呢?生的美好?还是生的悔恨?莱拉是幸运的,她有一个开明的家庭和相处很好的朋友,没有人逼着她14岁就嫁给要给素不相识的人,也没有人让她辍学在家学着做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她可以自由地读书学习,计划着去伊朗去美国,上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相信自己独一无二。与无数挣扎在嫁人生育的女性相比,她是多幸运啊。
然而战争从来不会因为你长相漂亮或者是天资聪颖就不将子弹倾泻到你的头顶,对于手无寸铁的平民来说,能不能活下来全靠运气。莱拉很不幸,而她的美丽与期待为那份不幸增添了一份悲剧的色彩。
小说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本书讲的是一个和母亲住在一个小村庄里的私生女玛丽娅姆,在十几岁生日的那天独自去城里找心心念念的父亲,父亲拒绝见她,并把她送回村子,但是回去之后发现母亲已经自杀了。从此玛丽娅姆寄住在父亲家里,和他的三个妻子以及三个妻子的孩子共同生活,被视为他们的包袱。终于,在她十四岁的时候,父亲的妻子们要将她嫁给一个四十岁的鞋匠,玛丽娅姆哀求父亲无果后,和她之前素未谋面的丈夫来到了喀布尔,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
她曾经渴望上学,渴望和每周只能见一次的父亲住在一起,渴望去看看老人描述的“外面的世界”,但是随着她的出嫁,一切都变得遥远不可实现。父亲的三个母亲们用各种言辞来劝说她,不管话说得有多好听,都掩盖不了言辞之下腐烂发臭的事实。她出门要带着卡布,防止被除了丈夫之外的男人看到自己的脸,身为妻子的作用就是打扫做饭、忍受殴打与生孩子。其中生孩子,确切来说生男孩对于她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可是她却没做到。
在玛丽娅姆的生活就那样将她的自我逐渐埋葬时,邻居家的女儿莱拉正过着玛丽娅姆曾经羡慕的生活。上学、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有被当成生育的工具,被父亲鼓励“你是一个特别的人”,长相漂亮……莱拉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但是却依旧被班上的男生骚扰侮辱,不过幸好她的伙伴会出手教训那些男生。
不过,当战争来临时,一切都变了。
圣战组织将俄罗斯赶出阿富汗之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内战。和平的假象被撕破,街道上战火连天,每天都充斥着不同部族的人互相屠杀、奸污女子的消息,连独自出门都成了一件极其不安全的事情。莱拉的两个哥哥在战争中死去,母亲因此郁郁寡欢,但是始终不相信他们曾经向往的没有苏联人的自由竟然是这般惨烈的模样。父亲一直在劝说母亲离开,莱拉也想离开——她的情人及朋友为了照顾父母已经决定搬走,她迫不及待地想离开这个人间炼狱,去和平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最后母亲同意了,大家满怀期待地准备离开,但是……一枚炮弹击中了莱拉。
全书的故事就此结束。
由于玛丽娅姆和莱拉都是十几岁的少女,所以书中的视角始终都很单纯。父亲在抛弃了玛丽娅姆之后又送她礼物,这让她意识到,很多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东西其实都是用来赎罪的,似乎唯有赠送华丽的礼物才能让人心安理得地去做坏事,把一切合理化,稍稍安慰一下不安的良心。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不对的呢?父亲每周来看一次这个私生女,但是永远无法将她作为自己的家人来看待,这种复杂的感情究竟算什么呢?人们无心犯下的错误,却要导致另外一个无辜的人悲惨的命运,这样的罪过,该如何评判呢?
莱拉的母亲本来是个非常热情的人,但是两个儿子的死彻底将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一定有什么经历才让他变成你我所看到的模样,所以,一切罪恶皆有因,一切事情都可以有所解释吧。
以上就是读完本书的感受。
书中描写的圣战以及伊斯兰教历史其实很有意思,待查阅资料后另写一篇文章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