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姐妹》第七章,父亲篇
1
嗜书如命,藏书成癖
父亲张武龄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读书上,任何书都来者不拒,如饥似渴地吸取各类书的养分。
每周必逛一次书店,因此也和各大书店的老板熟悉到买书可以记账的程度。而且只要有他感兴趣的书,老板甚至会直接把书送上门。
去上海时,他在当地的书店买来的书能把旅馆房间的衣柜塞的满满的。
家里各处也都填满了书。
二女儿允和曾说:“它们无所不在,他在书架上把书分门别类地排列,堆满了桌椅,甚至堆到了地板上。”
收藏的每一本书,他都是认认真真读过的。
父亲这种嗜书的爱好营造了读书的氛围,也培养了儿女们爱读书的好习惯。
2
醉心于良好的教育
父亲毕生的理想是:兴办一所自己的学校,让更多优秀的年轻女性能够免费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经过多番努力,他创办了乐益女校,让很多女性得到了更好的教育。
同样,在女儿的教育上,他也从不懈怠。
在她们还小时,父亲就开始对她们的教育苦心经营着。他希望女儿受到的教育是全面的,包括新学和旧学。
碍于祖母的观念,四姐妹还小时并未被送去入学。
于是,父亲在家中花园为她们办了一所现代学校。
他请的三位先生别具一格,教授的内容也丰富全面。
于老师旧学修养深厚,性格严肃古板,负责教授传统诗词和古文。
王老师是个激进的年轻人,教授历史、地理及白话文。
女老师姓吴,负责教授算术、常识和体育、舞蹈,以及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
除此之外,父亲还引发了女儿们对昆曲的兴趣。
这就要从一个除夕夜说起,那晚父亲看见女儿们玩起了骰子和骨牌,他不愿看到女儿们对这种带有赌博性质的玩乐感兴趣,于是用昆曲来诱惑女儿们,和她们谈条件:
如果她们不再玩骰子和骨牌,就可以跟老师学昆曲,上台唱戏,给她们做漂亮的衣服。
四姐妹从小就跟着母亲陆英听各种戏曲,对唱戏和漂亮的戏服完全没有抵抗力,都欣然答应了父亲。
学习昆曲,让四姐妹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也让她们敢于站在公众场合展现自我。
儿女们略大一些时,父亲常常与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流观点,相处成朋友一般。
父亲从不勉强他们去做什么,而是营造良好的环境,然后适时地引导和鼓励他们,陪伴他们一同成长。
3
人性,比抽象的原则更珍贵
四女儿充和回忆起父亲:“他没有任何意识形态,也不属于任何政党。他认识的人有了麻烦,他一定设法帮忙,从无例外。”
父亲尽一切力量帮助亲戚,孩子们的老师、学校的教师、朋友、仆人和仆人的孩子。不管对方是否有三妻四妾,是属于什么党派,有钱没钱,是花花公子还是穷书呆子,他都愿意帮忙。
父亲尊重生命,他鼓励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仆人的孩子,希望他们在生命中有所作为。
因此,儿女们从小就知道生命是有目标的。
父亲的通情、达理、有志、同情深深地影响了他们,也让他们明白情感在父亲的心中超越了原则。
4
拥有善于发现乐趣的心
父亲还带给他们一个十分宝贵的品质:乐观。
父亲自小就带有重听和近视的小毛病,但并不妨碍他寻找生活中的乐趣。
他有一个长处在于能够从平常事物中发现其幽默的趣味,常常给儿女们讲故事,虽然不够生动,但带有很多小包袱,让儿女们忍俊不禁。
在他看来,不管是否有心,任何人物、任何情况都会有笑点。
所以父亲是一个非常容易快乐的人。
父亲的第二个妻子来到张家后,和张家人生出了许多的不和谐,妻子常常向他长篇大论的抱怨。
而父亲尽力去理解妻子,作为她抱怨的听众,他总是能在妻子的不快之外找到自己的乐趣,并用一些有趣的话和故事来缓解紧张的氛围。
父亲的乐观不仅受益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给身边的人带来很多的欢乐。
这就是父亲将自己创办的学校取名为“乐益”的原因,希望他的学生能够“益己及人,必获常乐”。
这也是他对自己和家人的希冀。
5
父亲张武龄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每位父母都有言传身教的责任,言传和身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父母只懂得一味地说教,而忘记了以身作则,是很难让孩子信服和健康成长的。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带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