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TED演讲的技巧》,原来每一场演讲,甚至即兴演讲,都是大量准备和积淀的产物。
美国总统林肯按照美国风俗习惯戴着一顶高帽子,他总是随时带着笔,把一些句子记在碎纸片、旧信封上面,然后摘下帽子,把它们放在里面,再把帽子戴上。在工作闲暇之余,他就会取出那些碎纸片、旧信封,并加以整理,分门别类,抄在本子上,以备将来演讲的时候用。而林肯总统在作了多次成功的演讲之后,告诉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演讲获得成功,就必须占有大量的材料,而要想占有大量的材料,就必须要随时随地做大量的积累工作和整理工作。
所以,演讲材料的准备需要平时的大量积累。作为演讲者,应该明确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然后按照顺序收集和整理。
而积累到应用之间有三个步骤:
1、及时记录灵光乍现,记录看文时遇到的好词好句、经典故事积累等;
2、将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3、反复查看整理好的材料,最后内化己用。
林肯那个时代用帽子存放随时收集的材料,并利用闲暇分类整理;
我高中时代,也需要记英语单词、各种数理化公式,我将其抄写在便捷的小本子上,去食堂排队时,吃好饭在操场散步时,我会回想英语或者公式推理逻辑,想不起来了就翻翻看看,这是种高效的做法。
而工作以后,我虽然上班时努力工作,下班后学习各种网课、上培训班考证,看上去很努力的样子,但思考的频率却减缓了很多,很久没动脑去思考问题了,对知识的吸收和积累不够好,没形成知识体系,有些吃撑了的感觉。
处在当今这种互联网时代,我想说,我们真的很幸运。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和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人进行思想上的碰撞;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记录我们感兴趣的素材、分类整理,随时进行查看和内化;我们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灵光乍现、所思所想,甚至可以通过语音转文字的方式,来高效实现。
那还有什么理由对自己说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