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有时间了,我就…
这句话曾经是我的日常内心独白,但最后真正有时间去做,并且做成的事情寥寥无几。
就像这篇文章,标题原是“从一个315开始”,奈何拖延癌晚期,十天一晃而过成了3·25…这325却是一个尴尬的数字,不如315般如雷贯耳,其平庸使其难以加持“今天很特殊”的标签。所谓“今天很特殊”,因为今天我又开始写作了。
1、“又”开始写作?
开始写作并不是最近的突发奇想,尽管高中语文作文没拿过高分,提到作文就头疼的我却保持了写的习惯,这大概是伪学霸强行装X的后遗症。
人都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有人喜欢寻友诉说,有人喜欢胡吃海塞,有人喜欢运动…我喜欢写日记,在随手的笔记本、在当年中二病友成群的qq空间里,记录成长时期的看不懂和看不惯,间歇性被琼瑶奶奶或龚琳娜老师或唐长老附身,拼凑出一段段我统称为“碎碎念”的矫情文字。大学甚至有一篇吐槽思想政治老师“七宗罪”的骈文,被大学体育老师点赞讨论,以致于当时的我竟觉得这些碎碎念有些所谓的“意义”。于是在错误鼓励下越走越远,从日记到LOFTER,到素记、印象笔记、记事本...
盆友说我这是爱折腾,是病,得治!写作写作,不“作”怎么写呢?
2、掐指一算,到“作”的时候了
有段时间没有写写画画了,我也一直打着“忙”的借口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毕竟刚换工作环境,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毕竟上班都是对着电脑绞尽脑汁码公文,脑细胞长回来也是需要时间的...毕竟还有那么多想看的书躺在案前,有输入才能有输出...直到3月中旬考完中级,收拾被虐的心情,暂时进入了无事可做的废柴状态,于是想着手一些想做但是一直拖延的事情。兴趣清单列了一大开,比如练毛笔字、学羽毛球、抄古诗词,比如写作马拉松。
写作马拉松是个什么鬼?最初看到这个词是盆友圈里同事小Q一条关于写作训练的分享:用五个小时写出15000字的前半生回忆录。当时我挺诧异平时心大毒舌的Q竟有这么文艺的一面。也是从这个词,我意识到,写作是件漫长的事,15000字并不可怕,不要慌,你有半辈子去收集你的故事。
3、写作究竟有什么卵用?
就在动手写作的时候,我偶然看到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专栏那周的话题竟是“为什么你一定要学会写作”。里面有句话点醒了我——“有个’想法’需要认真思考: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这是写作的终极技巧,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了。仅仅这么一个问题,就会把这世间绝大多数文字过滤掉。”
经济学有个理性人基本假设,理性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东西上,就像现在的音乐类app都会主动求调教,输入法会优先显示记忆字词,购物平台自动把你上次浏览的物品放在主页最显眼的位置…但这样下去的我们会不会距离相异的世界越来越远?
我想,之所以读书,之所以写作,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写的东西要对别人有用固然没错,但反观我以前的那些零散的碎碎念,不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东西,却是成长的证明。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为后面的一篇做准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写作”本身就是要做的准备工作。
4、当我开始写作,我在想些什么?
没有思考的行动多是盲目的,看到别人股市赚钱就赶紧开户去,看到别人朋友圈里亮个人公众号就赶紧去开个公众号,看到大伽推荐的阅读清单就赶紧上网购买…这看似是积极进取,其实大多是怕自己落后了别人。一时陶醉在行动的感觉中,多半是一种错觉,它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在成长在进步。
成长中,我明白浮躁与着急并不能让我走的更快。想法上的不同,最终落实成现实的不同,是需要时间才能“酿”出来的,并且常常需要大多数人想象的更长的时间。如果找不到支撑自己的信念或热爱的理由,那么还迟早要放弃,只是时间问题。
有些人说不去会死,有些人是不说会死,有些人是不做会死。没想过写作马拉松这件儿难不难,也许会是一个漫长的装逼过程,那就让我折腾这条路上。
俗话说的好,不被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换句话说,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说了这么多,我为什么要写呢?
记录一段生活,表达一些观点,和自己对话,让易燃易爆炸的我和自己的不完美拥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