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一方,无论手段多么卑鄙都可以被原谅。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有些人为了行使卑鄙的手段,会化身为正义的一方。
中国历史上历来兴兵讨伐都需要个罪名,目的就是站在“正义”的一方来战胜“邪恶”,但真的都是为免去百姓疾苦吗?我看不然。武侠小说里的江湖道义也是颇有选择性,时常见到两人单打独斗,当“正义”的一方快抵抗不住了,一个人跳出来大喊,“对这种人不用讲什么江湖道义,大家一起上!”
正义是专制的一块遮羞布,是一个人打压另一个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并且能适当引发强势的群体助攻效应。这一点体现在方方面面,上至媒体舆论导向,下至与家人、朋友、师生之间的朝夕相处。
最常见的争论方式莫过于道德绑架、扣屎盆子,当你提出不同意见,总能有人从“正义”的层面来批判你。美国眼看就要“灭亡”在社交媒体里,很多客观陈述国外疫情情况的人会被问候“滚回美国”,“中国不欢迎你”,就如同你妈让你喝热水、穿秋裤、换头像、跟她不喜欢的女朋友分手,她不在乎你怎么想,因为她“都是为你好”。这种中式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像极了这个国家和子民的关系,也形成了今天人与人之间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
理论物理学家蒙罗蒂诺说过,人做判断时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看证据,再看结论,另一种是律师机制,先下结论,再收集有利于结论的证据。
我们大多数人都善于用律师机制思考和交流,而我们下结论的方式又太过不严谨,对符合自己观点的事物表示赞同,对迎合自己的人表示认可,这种不假思索的武断很容易让我们忽略客观事实。在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一书中他这样的群众:“狭隘的思想、固守的观点、浅显的怀疑主义,还有过分的自私。”
疫情的开始也给舆论世界开闸放水,一波波舆论洪流每天准时准点奔流到海,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都能看到大量的具有煽动性的新闻。连大伙儿日报都抛弃了专业的新闻规制,直接转发没有核证过的信息。曾经有人说,微信是用来点赞的,微博是用来吵架的,这个现象在本次疫情里发生了改变,本来微信里都是认识的人,大家多多少少留情面不愿探讨太多真实的想法制造矛盾,但这次大家也顾不上情面了,不管是关系近的远的,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争论和不欢而散。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真实的样子。
要知道,人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如不进行认知提升,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提升认知的终极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所以我们首先应建立有效的认知防御系统,以对应认知失调下的自欺欺人。
文末,我来总结一些识别舆论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你走出舆论陷阱:
看新闻来源的权威性:大机构直接发布的新闻消息比较可靠,但大机构转载的其他来源的新闻就要大打折扣,来源是XYZ网和自媒体的更打折扣,压根没来源的消息不可信
查看其他平台机构消息的交叉佐证、查看新闻当事人官方信息
利益相关方的消息不可信
注意讽刺性文体的目的
区分陈述事实和解释事实
注意选择性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