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自尊,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自尊,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作者: 潘海松 | 来源:发表于2020-04-15 13:13 被阅读0次

    我经常会被很多父母问到“一个孩子的自律性如果培养”?自律跟自尊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个人的“自律性”是来自于他的“自尊水平”,孩子的自尊水平越低,他的自律性就越差,成年人也是一样的。所以,想要孩子自律性强,你得从孩子的自尊心入手。

    所谓的自尊,就是你怎么看待你自己,你喜不喜欢你眼中的自己?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评定。孩子的自我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孩子是怎么看自己的,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和反馈,这个种评价和反馈跟他内在的自我觉察合二为一了,他就会确信他就是这样的人。

    通常父母跟孩子欠妥的互动大致分有三种方式:严厉型、骄纵型、忽视型。

    第一种叫严厉。就是说“你必须听我的”、“你必须按我说的去做”,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非常的严厉。我见过有些父母对孩子冷冷地说话,或者非常凶地大喊大叫,就是那种感觉、那种气氛能够让整间屋子的人都感到害怕。为什么要那么凶?那是因为父母觉得“只有这么严厉才会有效”,这个所说的有效,就是短期5分钟之内有效,就是现在我只要一凶,他立刻就变好了,我不凶一点,他就无所谓。很多父母会说“每次都要让我生气,每次都得让我翻脸,每次只有我翻脸了,你才会听话”...这种用严厉的方式管教的孩子,只是短暂的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乖,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嘛,但他随后会有很多种反叛的方法。这种严厉的惩罚所带来的孩子反叛方法有4种表现。

    第一种叫作愤恨,就是他说“这不公平,你欺负我,我恨你,我内心当中非常恨你,现在小我没法恨,都长大了我就恨你”,这种愤恨更多的是停留在内心的想法阶段。

    第二种叫报复,就是“这回算你们赢了,但是我回扳回来的”,你不让我闹,我就想办法在别的情况下,把你闹得更厉害,报复!你不给我面子,我今天才不会给你面子。越过“想法”阶段进入“行为”反抗阶段。

    第三种叫反叛,反叛是报复的升级,他会在行为层面做得更凶,甚至超越了“是非道德”的标准。凡是你支持的我都反对,凡是你反对的我都支持,不管对错,只想跟你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非得必须按你们说的去做。这种情况在青春期表现的比较突出。

    第四种叫退缩,退缩就是我在你面前不做,我悄悄做,为什么要偷偷的做呢?被你发现不了就不会受到处罚。因为明目张胆的反叛容易挨揍,所以我转入地下工作。我们小时候有没有被父亲揍过?揍过那么多次,我们真的改了没有,还是我们变得更加狡猾、更加善于伪装,然后每次做那些坏事都会躲着父母,不让父母发现。只是一次又一次偷偷摸摸的做事会让我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我会越来越自卑。

    这就是我们说第一种叫严厉的管教方法,严厉的方法带来非常多负面的问题,这4个表现只是当时就能够看得到的,再往后发展还会有责任感缺失自律性差等问题

    一个人的自律性是来自于他的自尊水平,而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会大幅下降孩子的自尊水平。自尊水平越低,他就越没有自律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特别是近期疫情防控学校停课期间,很多父母跟孩子为了玩游戏这个事玩命啊!从孩子手里抢游戏机,把手机锁在抽屉里,把手机当着孩子的面砸碎等等,这种过激的行为方式...另外一种情况是,还有家长会拿手机来做奖励,你今天做了一个什么事、完成了一个什么任务,表现不错,我奖励你玩30分钟,孩子就欢欣鼓舞。要么绝对禁止,要么当做奖励,用这种方式跟孩子互动,你有没有发现你把孩子的自尊水平在不断地往下降嘛!就是孩子会觉得他是一个没有任何主宰能力的人,他掌控不了他自己的生活,他说什么都不算,唯一能做的只有是通过“取悦父母”来交换某种需求,或者“跟父母闹”来争取某些特权,要么“卑躬屈膝做奴才”等候赏赐,要么“革命起义”换取父母的一个许可。孩子的自尊水平不断下降,就越没有自律性。研究表明,经常受到惩罚的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那一定有家长问了:孩子玩手机游戏的事,我究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觉得合适、孩子觉得认可就行。注意,制定任何的方案必须邀请孩子一起参与进来,一起参与方案的协商制定,只有他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对方案内心认可,才有可能去执行这个方案。不能是父母制定一个方案,要求孩子执行,这样是不行的,还记得前面课程中讲过的“一周看一集动画片”的案例吗?

    我也见过不少父母福报很大,一路连打带骂、带监督、带惩罚、带诱惑、带恐吓等等的综合性手段,终于把这孩子哄上了大学。问题是:上了大学以后,你还能盯着他吗?有很多父母就说:孩子上了大学,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就解放了。你的任务真的完成了吗?这样的孩子苦苦煎熬了数十年,一旦摆脱了父母的控制上了大学,孩子在大学里边可以放开了打游戏,可以放开了各种放纵,然后很快又会被大学退学了,或者做出更加糟糕的事情来,所以,家庭教育中的“过分严厉”让孩子逐渐失去自尊的方法是肯定不可行的。

    我们说自尊很重要,一个父母在肯定孩子的时候,是培养孩子自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机。也就是说对孩子表示认可、赞美会有效的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平。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父母肯定孩子是用长者的角度来的,居高临下的点评:嗯,宝贝做得很好,爸爸很高兴;你看这个事情做对了,你还不错,小子。这种话都不是帮孩子提高自尊水平的话,这种话会让孩子觉得“他是依附于大人”的话。而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感,应该说“你今天能帮我做这件事,我的内心非常感激。因为你的心里有妈妈,你这么帮我做事叫作关心妈妈,我能够感受到你对妈妈的爱”。这样的表达才是能够让孩子觉得他的行为“有价值感”的感受。再次强调一下:认可赞美孩子,不是让你做法官、居高临下去评判孩子,而是去肯定孩子的价值,去赞美孩子的品格,这样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好好说话,少说“很有道理的废话”,我们要多说“有用的话”,多说“有价值的话”。

    如果你认识不到你的自我价值,你感受不到自己的自尊,生活(会)苦不堪言。用了这么严重的一个词。什么叫作苦不堪言?就是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自尊水平的时候,他会出现大量的保护栏行为。

    保护栏行为是什么呢?包括抱怨、发怒、埋头工作,成为工作狂、自吹自擂,然后信口雌黄、喜欢酒精、沉迷游戏等等。就是所有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看来非常糟糕的事情,你延伸下去找他的内心动力,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这是一种保护栏行为。就是他用埋头工作来保护自己,他用抱怨社会来保护自己,他用喝酒来保护自己。就是因为他始终没有建立起来自我的价值感,他的自尊水平不够高才导致的。

    4岁之前的孩子,他的自尊状况基本上是来自于父母怎么对待他。但是在4岁以后,究竟是因为他有着比较高的自尊水平,所以他学习成绩很好;还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很好,所以他有着很高的自尊水平?这个并没有定论,我们相信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只需要知道的事情,是环境和自尊水平之间,虽然孰为因果并不清楚,但你要知道这两者之间隔着一个东西。隔着什么呢?就是你的认知和想法。并不是所有有钱人,自尊水平就一定高,也不是所有没钱的人,自尊水平就一定低。这中间隔着一个认知,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事。如果你看问题的角度是健康的,你的认知是正面积极的,那么你的自尊水平就不会那么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所以家长们要有能力帮助孩子解读这个世界,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强,但解读能力很弱。这也是教育与沟通最重要的地方。

    所有选择自杀轻生的孩子,都是因为自身价值感丧失导致的自尊水平极其低下,遇到外界环境变化时,他又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解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没用,他们都不喜欢我,我死了算了。这是一个人自尊受到严重挑战的应激反应。

    那我们来了解这个自尊低的状况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基本上是来自于病态批评和当众羞辱

    我们在生活当中会经常自己扮演批评自己的角色。有一个人疯狂地冲到你面前说,你是一个笨蛋,你做什么事都做不成,你这个人就是没有责任感,你这辈子就这样了,你注定一无所成。这种声音来自哪儿呢?他往往是来自于我们最亲近的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的这种病态批评的声音,长期在我们耳边回荡,最后慢慢地变成了我们自己批评我们自己的方式,甚至我们自己批判自己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恶毒、更加洪亮。这个声音会始终在你心中不断地萦绕。

    被当众被羞辱过的孩子在内心极易否定自己,很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如果没能及时疏导,这种伤害将会跟随一辈子。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创伤心理学研究表示:当众责骂羞辱孩子无异于灵魂的谋杀。

    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这不是袒护和包庇,而是教育的底线。

    自尊,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那么一个孩子的不良感觉,决定这种糟糕的自尊水平的不良感觉主要来自于生活中的五种情况。我们从小到大父母一定会批评我们。但是怎么样批评,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状况呢,他的自尊水平就会降低呢?这五种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种:就是这些批评经常与道德挂钩。就比如说,孩子出去玩,玩完了回来身上一身泥,衣服脏了。然后妈妈就会批评说:“你心里边根本就没有别人!你从来就不懂得珍惜妈妈的劳动!你是一个坏孩子”!就是作为孩子来讲,玩起来玩疯了,身上弄脏了,这是一个事实。你可以批评他“把衣服弄脏了增加了妈妈的劳动”。但是你不能说“你心里从来就没有想过别人!你不尊重别人!你是一个自私的人”等等。

    把一件事实上客观的小事上升到道德层面,如果这个批评人的人喜欢把各种事情跟道德挂钩,这个会给孩子带来自尊水平的变化。

    第二种情况:就是混淆行为和实质的程度。就这件事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批评的人把它放大到了。我们叫上纲上线,上升到了一个了不起的程度。“就你这样下去就完蛋了!你这样下去没有人会喜欢你、没有一个人会理你!你这样下去我们就没有你这个儿子”。无非也就是他偷了一点钱,小孩子可能撒了一个谎。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勃然大怒,觉得撒谎这件事不得了,这样下去你今后的人生都完蛋了。这就是我们说把孩子的行为和实质程度过度地夸大,这也会导致孩子自尊受挫。

    第三种情况:就是禁止手势的频率。什么禁止手势?不是一个手势,不是这个意思。有很多父母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禁止自己的孩子。孩子做什么,比如说父母会用眼色制止他,父母用阻挡手势,或者父母直接指责他,把他拎出去等等。就是父母总是否定,不让他做某些事,这个统称为“禁止手势”。

    当禁止手势的频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父母总是说NO),孩子的自尊水平会受到影响。我们有时候会在很多公共场合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做什么,妈妈都要反对,可是呢,因为在公开场合妈妈又不好意思发作,就暗暗地说“注意哦,注意哦,小心点,别这样”。孩子做什么都不行,妈妈会不断地提醒孩子:“你这样做没礼貌哦,你这样做丢脸了,你这样做不对哦”。我们想想看,这个孩子该有多难受。他身边永远萦绕着一个24小时监控的、不断批评的、不断指正他的这么一个人。这个叫作禁止手势的频率。当这个频率过高的时候,这个人的自尊水平会受到大幅影响。

    第四种情况:就是禁止手势的一致性问题,这什么意思呢?你就比如说,这个孩子不干活你骂他,这是一种禁止手势。你骂他说你不干活,你不应该懒惰。然后过两天这个孩子干了活。干了活以后,你又说,谁让你干这个的。就是孩子会发现“干也不行,不干也不行”。然后孩子写了作业,不找你签字,你骂他。孩子找你签字 你也骂他。真有这样的家长,就是他自己心情烦起来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不对,反正就是骂。这时候孩子彻底蒙掉了。就是无论做还是不做,无论这样做还是那样做,带来的都是NO,都是不对,都是挨骂。那他就完全地自尊体系开始崩溃了,觉得我做什么都不对。

    第五种情况就是禁止手势源于家长情绪的频率。如果你们家家长发飙,往往不是因为孩子的关系,而是因为家长今天情绪不对。踢猫效应:在单位受气了,然后开始在孩子身上发飙。这时候孩子的自尊水平,也会受到巨幅的打击。

    我们在生活中,大量的家庭批评孩子的时候,是没有原则的、没有方法的,就是想批评就批评。他就有一条,他说,批评都是为了你好。然后就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既没有合适的频率,也没有一定的原则,也不管是不是自己情绪的问题。

    所以这五条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反思一下。这是导致一个人自尊水平低下的,最重要的来源。

    那么对孩子的评判的来源主要有四个:父母、朋友、老师、同学。家长在大概十岁以前,对孩子的自尊水平影响是最大的,孩子最关注的是来自于家长的评论,但是过了十岁以后家长的话越来越不重要了。

    那么最后给家长的一些建议是什么呢?

    作为家长来讲,我们能够做到的第一件事儿是,如果孩子跟你讲他的怀疑和抱怨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认真倾听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急于安慰和转移话题。比如说,有的家长一听孩子抱怨,他就会就:没关系,你这个事不要紧的。我告诉你,你很棒,妈妈一直都很相信你。这种话说完以后孩子就没话说了,因为你把我的话都堵死了,你都说相信我了,而且又说我很棒,那你让我怎么去表达我的痛苦。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会觉得跟父母没法沟通,就是因为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好好说话。倾听是让对方多说,多提问,而不是父母多给他建议。

    第二个是不要急于安慰,也不要转移话题。

    ​第三个是不要急于插手,说那我帮你做,这件事我去跟他们谈谈,这是插手。还有就是揣测,如果父母去揣测孩子,尤其是你猜对了的话,会让孩子觉得更加痛苦,因为孩子觉得你把我当作了一个研究的对象,而且孩子会觉得自己的问题毫无价值。因为我说的所有问题,我的爸爸妈妈一眼就看穿了,我的父母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的问题在哪儿,所以看样子是我比较笨,所以他的自尊水平会更加低。

    ​第四个就是,如果童年的时候,不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体系的话,以后也没机会做了。因为孩子只有在童年的时候愿意跟你说。童年的时候,如果对父母说有帮助,他到了青春期才有可能跟父母说一点点,但是如果童年的时候跟你说了也没用,就被你顶回去了,就被你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摁住了,那他以后也不会理你。

    每一个孩子终其一生在寻找两样东西,第一个叫作归属感,第二个叫作价值感。归属感就是他知道有人爱他,价值感就是他知道自己有能力,所以这是一个人内在最重要的养分。

    价值感是来自于他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是有条件的。让我们要用无条件的爱,加上有条件的教育手法,让孩子既能够找到归属感,同时又能够找到安全感。

    呵护好孩子的自尊,

    那是他一生的铠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尊,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cc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