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天时间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应该是终于看完了,因为拿到这本书的时间是三月份,到前两天主人催还才用心去看,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跟着当年明月遨游于历史的长河,被那些事,那些人,感动着,激荡着。看历史长河时而波澜壮阔,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涓涓细流,时而洪水决堤。
喜欢历史,但正史一般枯燥无味;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不但通俗易懂,还诙谐幽默,却也不失事实,时不时引用史料增加小说的真实性。看完这部小说感慨颇多,为不是好人却是好皇帝的朱棣点赞,为救国家于危难,扶大厦于将倾的英雄于谦歌功颂德,为朱祁镇皇帝——俘虏——囚犯——皇帝的传奇经历,精彩人生而唏嘘良久。小说很精彩,但历史比小说还精彩。这里有云诡波谲的政治世界,这里有刀光剑影的战场厮杀,这里有世态炎凉的人情冷暖,这里有至死不渝的深情厚谊。今天我单说说尽人皆知的郑和下西洋。
西洋这个词在明朝的意义与今日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西洋其实就是现在的南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除了寻找建文皇帝外,还有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这大致上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的老传统,但凡强盛的时代,必定会有这样的一些壮举,如汉朝时候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唐朝时众多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国家留学生来到我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都是这一传统的表现。中国强盛,万国敬仰,这大概是历来皇帝们最大的梦想吧。现在,永乐年间,中国又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此时的华夏大地已经成为真正的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粮银充足,是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地上的事都折腾明白了,再折腾,就只能去海上了。
于是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郑和在福建五虎门启航,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下面来看看郑和的无敌舰队,这船到底有多大呢,“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航空母舰,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这种宝船是郑和的主力舰,此外还有专门用于运输的马船,用于作战的战船,用于运粮食的粮船和专门在各大船只之间运人的水船,共“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这些数字看,这只船队无论如何也不像是去找人或是办外交的,倒是很让人怀疑是出去找茬打仗的。但事实告诉我们,舰船所到之处,没有战争和鲜血,只有和平和友善。强而不欺,威而不霸,是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
郑和的船队首先到达占城,半月后到达爪哇,然后一路南下,先后经过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一路上与西洋各国交流联系并开展贸易活动,最后到达第一次航行的终点——古里(也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泽科德,位于印度半岛的西南侧),并在此刻碑纪念,文曰“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暤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一座历史的里程碑。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郑和光荣完成使命。这次创造历史的远航虽然没有找到建文帝,却带来了一大堆西洋各国的使者,这些使者见证了大明的强盛,十分敬仰,纷纷向大明纳贡,朱棣终于尝到了君临万邦的滋味。
是的,永乐年间,我们的大明王朝不比汉唐盛世差,我们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霸主,但我们不霸。以德服人,这是我的祖先们留下的老规矩,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却能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抢劫,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征服,而是用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国家,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现在的中国,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早已不是东方睡狮,而是真正的东方雄狮!我们的军工多项世界第一,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 ——天眼,我们的“墨子号”卫星是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架桥修路技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技术,我们的支付方式已经惠及亿万家庭,成了真正的无现金时代……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列举不出祖国的所有骄傲和荣耀,但我知道现在的祖国也可以和汉唐盛世,大明王朝相媲美,我们强大了,但我们依然强而不欺,威而不霸!这就是我们的大国风范,这就是我们的大国本色!我为我的祖国骄傲自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