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胜心,是好?是坏?
我有的时候会矛盾,是该鼓励孩子去积极竞争,还是要孩子随遇而安,自己舒服一点就好?
反观自己,我的人生上半场,好像就是在一种积极与不积极的不定时变化里完成的。
我在学习上努力争取过,在职场评优上也积极表现过,但是更多时候,同一个我,还是表现得比较佛系,不想争不想抢,乐于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喝咖啡。
杨天真本人直言,她年轻时候看不起中庸,她就是要争第一,因为佛系在她眼里,其实是胆小懦弱,或者能力不足的表现。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她承认自己没有那么锋利了,甚至对“好胜”也有了新的看法。
第一,人自带好胜心,好胜很正常,但是讲究度。适度的好胜心可以帮助进入【战斗】模式,利于成功。相反,过度好胜,可能埋下烦恼之根。
第二,被好胜心支配的人,容易陷入虚荣和贪心中。重点来了,“每一种所谓的好胜心背后都有一种更强大的不安全感支撑着,人们用争强好胜的行为去抵抗或者填补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
好奇心会让人把关注点从事件本身转移到对手身上,很容易影响自己节奏不说,而且还可能因为太“想赢”,而让好胜心成为伤害的武器。
第三,人为什么偏执于好胜?作者认为有两种情况,第一没有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人云亦云,第二内心不够自信,生怕别人否定或轻视,所以急于表现自己。
人和人的矛盾,很多时候,开始是因为观点意见不一引发的,后来因为想着一定要证明出来谁对谁错,而把争执的范围不断扩大,最后情绪失控,说了不该说的,做了不该做的。
我很赞同作者的一个观点:
专注于一个关于自我超越的目标,而不是击败他人的目标
人和人需要合作而非拆台,成功不是做得比别人好,而是真得让自己去做得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