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初始材料)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初始材料)

作者: 牧野之月 | 来源:发表于2015-06-29 20:01 被阅读274次

    孔子

    1.思想逻辑——仁礼思想(仁学)

    2.孔子的主要经济思想——贵义贱利论(核心)

    义利关系实质上是道德和经济的关系。义利之辩实质上是说获取义的正当性和人的价值取向。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实质上均受伦理道德的制约。经济活动不仅是物质产品的生产流转过程也是一个受道义支配制约的求道尽仁的过程。

    财富观:

    ①重视财富,求富之心是人之本性。富民思想是孔子治国思想的最重要的内容。②取利必合乎义

    肯定了对财富和欲利的态度,并将求富者分为君子和小人给予等级的含义。

    生产观:

    ①重视”民食”问题 ②鄙视体力劳动 ③君子谋道不谋食分工上带有偏见,使得后世轻视生产活动。

    消费观:

    节用克俭,俭不违礼,用不伤人。个人消费方面:等级消费观;国家开支方面:适度节用

    等级消费观为剥削和贫富差距提供借口,对统治者奢侈浪费起了抑制作用,要求严格按等级分配土地,为后世反对官宦大户制定土地政策提出了理论依据。

    分配观:

    等级分配观。各得其分。均无贫的对象是贵族阶级。先正名然后按名分配,道德约束成为中国传统分配观的主要特征。

    赋役思想:

    减轻税赋,征收上面度于礼。征调徭役方面使民也义。

    孔子仁学思想基本原则重义轻利,把经济关系归结到伦理道德关系。把生产生活矛盾的解决从对规律的认识转向个人的道德实践。

    墨子

    墨子的思想以兼爱为核心,节用、尚贤为基本点。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节用消费观(核心):

    ①君王节用(宫室、衣服、饮食、舟车、妾室、工艺)  ②节葬: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③非乐:不能消除民之三患(寒不得衣、饥不得食、劳不得息);浪费从事生产劳动的时间;国家治理和生产劳作。

    节用思想:满足人民的基本生理需要为标准(绝对平均主义的消费观),节用是富国富民的手段,生产次之;以限制上层统治者奢侈浪费为目标;单纯消费方面的节用论。

    财富观:财富等于生活必需品,财富增长取决于节用

    生产观:生产是人兽的区别。

    人口观:第一个系统提出。提倡早婚早育,反对战乱和蓄私。

    赋税观:适可而止,增加赋税和增加社会福利同步。

    墨子思想贯穿理想大同社会的完成这一红线。

    孟子

    思想逻辑:性善论(基础)--仁政(核心)——王道之治,重民贵民——经济上安民富民惠民——制民恒产(富民前提)

    制民恒产(分配观):通过国家政令给予百姓一定数量的产业。有恒产者有恒心。井田土地制度,主张实行小农经济。

    生产观:重农,轻视生产劳动,劳心者治人。

    赋役思想:轻徭薄赋,取民有制。单一农业税制,工商免税,税率上主张十一之税。

    分工和商业观:重视工商业,提出社会分工理论。

    消费观:提倡恭俭,勤政廉政,深入民情,反对腐败。

    义利观(恒产论基础):肯定物欲追求;物质生活不等于全部,还有道德性;物利和到的是相关联的;以义待利。

    恒产恒心的观点核心是安民惠民的民本思想。他在土地和房产、社会分工和劳动产品交换、社会分配和宏观经济控制、发展农业生产和适当消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试图说服君主保民而王,为民制产。

    农家

    注重农业生产,主张推行并耕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

    承认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一定程度上否定社会分工。主张市价不二,同等商品同等价,不许商业欺诈,不许价格自发波动。

    道家: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统治者寡欲,百姓寡欲。

    生产观:反对机心技巧,实腹。消费观:寡欲、知足、节俭。分配观:生而不有,为而不持。

    愚民思想先愚其君。

    荀子:(富国为核心)

    强本节用为纲领的富国论:

    裕民富国。加强农业生产并节制财用。生产是社会的根本。从民力、技术、轻徭薄赋三方面加强。节用方面反对奢侈,轻徭薄赋,节用出于为生产服务。消费和生产,强本和节用形成统一。

    等级地位来确定财富占有和消费的明分论:

    消费方面节用以礼,名分便于政治统治和经济分配,缓和因分配不均引起的社会矛盾。

    开源节流为手段的理财论:

    开源节流指国家财政收支,广开社会财富之源,发展农业,在富民的基础上发展生产,财政收入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借用方面反对铺张兰妃,上征税,选择能够促进生产发展的节流。开源节流说明经济决定财政,节用裕民说明财政影响经济。

    调节工农商关系的重农论:

    农业和工商业相互依赖互相对立。征收赋税聚敛财富使得财富浪费流出。重视工商业的发展,但是他的发展要限制在有利于农业的基础上。

    荀子讨论了富国富民的关系,经济财政的关系,生产消费的关系,工农商的关系。核心是通过强本节用、开源节流来发展经济从而国富民强。节用裕民维护统治,节用以礼维护分配方式。

    商鞅

    农战论:

    富国只有发展农业一途,农业是军需物资来源,农战是富强唯一途径。

    主张军功爵,严惩重赏,利出一孔,全国之力。

    实质是利用国家权力大力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充分重视农业是农战思想最重要的一点,抓住了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生产部门,为战服务的重农思想有局限性,只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行之有效。

    名利论(农战论的基础):

    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主张利用本性实现农展,利出一孔,利出于地,名出于战。

    农商本末论:商鞅最先提出本末概念,主张重商而抑商

    通过经济手段实行:奖励耕织,重征末业,垄断山泽之利。

    重农抑商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保证国家安全维护君主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不利于新的生产方式萌发,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农商服务的赋役论:主张重税,主张差别待遇,主张对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征收重税。

    人口思想:人地比例观点。

    韩非子

    理论基础:人性自私论,重法治,重势位

    耕战理论:实力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手段,农与战是实力的源泉,奖励农民耕种,主张论税负均贫富,反对赋税的劫富济贫。

    重本抑末论:非农业都视为取缔对象。明确表述了农本商末。主张利用权势推行这个政策。

    反民富论:民贫则个个努力,穷富源于勤劳和懒惰程度不同,人民欲望无尽头,足民政策不可取。

    司马迁

    经济人——肯定人对物欲的追求

    善因论和自由放任(核心)

    依据人的本性遵循客观规律发挥市场力量来促进经济活动的自然发展。

    农工商并重:对于经济部门一视同仁,赞美富商,指出商业重要性,反对官营商业。

    富国富家论

    轻重论——管子——桑弘羊(汉武)

    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用经济手段为主,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兼用,对国民经济全面干预和控制,具体有货币鼓舞政策,官有官营政策,商品流通领域由国营工商业垄断从而有效抑制富商。

    局限:夸大了商品货币经济地位,夸大了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反作用,突出流通领域轻视生产领域。

    轻重之学(原理)

    商品流通:供求关系方面——有余则轻,不足则重;重则见射,轻则见泄;货币谷物方面——币重万物轻,币轻万物重;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财政方面:反对暴力征税,不征税得收入(官山海,官营畜牧业和农业)

    对外贸易:斗国相泻,守住国家财富不使其外流。因天下以制天下。

    轻重之势(出发点)

    对人民:贫富予夺之权掌握在封建统治者手中,民无不系于上。

    对富商:杀富商,争权对象,主张国家直接经营和控制工商业。

    对诸侯:从政治上加强统治特别重视调整经济关系,毋授人以财

    轻重之术(方法)

    国家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

    以重射轻,以贱泄平(吞吐物资稳定物价)

    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

    官山海,官天财

    籍予号令,通于轨数

    盐铁论——

           标志古代经济思想从积极走向保守,从相对丰富走向正统教条化。

    盐铁会议讨论轻重论的善恶以及功过。

    桑弘羊:盐铁官营、平准、均输对巩固封建政权的作用(筹措边防军费,堵塞豪强,绝兼并之路)对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作用(官营资金充足设备齐全稳定钢价,均输官有利于货物的流通和供应)

    贤良文学:官商垄断质次价高,官员营私舞弊,民间工商业发展受到遏制。违背重义轻利,与民争利违背圣王之道。

    正统经济三大教条:贵义贱利,重本抑末,崇俭黜奢

    正统经济:轻徭薄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轻商贱商抑商原则,宗教化教条化。客观上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主观上由统治阶级利益决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初始材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ie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