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萌在信里问,能不能提前到校几天,新学年 ,学生会有组织“迎新”活动。火车站,汽车站,都会派学生志愿者接这一届新生。他还打趣雨婷,如果不想“抛头露面”,就驻扎在学校,新生报到一系列工作也有专门的迎新后勤组服务。
他还提醒雨婷,这些活动都应该积极参加,不光是锻炼自己,也是积累“资本”呢。
雨婷大约明白意思。时间也就是快的,三年一晃就过去了。看刘同学,已经大三了,在学校也就半学期光景,下学期实习,联系工作,等分配,现在已经是“准毕业生”了。
刘冬萌现在也算风云人物,人灵活,嘴巴会说,写文章也有两刷子,是广播站站长,还是学生会宣传部长。跟老师打交道多,雨婷其实挺佩服这类人的。
到底要不要去呢?雨婷想考虑考虑,她想如果去,就在学校后勤组好了,就是这样她就不能跟燕子他们一起走,得独自坐火车了。
刘冬萌说,决定了就给他打电话,他到火车站接她。
雨婷倒没想着拒绝,因为开学去学校,妈妈给带的东西也不少。再加上到学校还得倒车两次,不是那么方便,有个男同学帮她,还是放心许多。
雨婷家有电话,她家在镇上是第一个安电话的人家。
爸爸是“公家人”,在县粮食局上班。一星期回家一次。妈妈照顾家里孩子上学,顺带经营着自家的百货商店。
妈妈真的是吃苦耐劳,这年代,只要勤快就能赚下钱。私人电话安装,要登记等邮电局安排,听爸爸说一个月座机费都不少钱。爸爸妈妈给家里安装电话,一个是自己家用起来方便,另一个,爸爸看镇上没有公用电话,也想试试,让妈妈多赚点零用钱。
不过她没有跟“平儿”说电话的事,他家在乡下,怕是打电话也不方便。再加上,电话费还是贵些,信就是慢一些,但是想说的话,还能说得更清楚。
她跟妈妈说了学校的事 ,妈妈让她自己做主。家里暂时也没有什么事情牵扯雨婷,就是得托人在市里提前买火车票。爸爸就跟叔叔打了电话说购票的事,估摸着单位有车到市里,还可以把雨婷送到火车站。虽然雨婷自己一个人出门也没啥问题,爸爸妈妈还是觉得行程在他们掌握之中比较放心。
雨婷等这些都有着落之后,才跟刘冬萌打了电话。刘冬萌在电话里特别高兴,反复问了车次时间。嘱咐雨婷临走前再给他通一次电话。因为他家虽然离学校近些,大概两小时车程,但是只要没有什么变化,他就一准在火车站等着雨婷那趟火车的,他笑嘻嘻地说“不见不散,不见不散。”
他还说,“哎呀,你家有电话,还不早跟我说,那多方便。我现在想几时给你打电话就及时给你打,放心,你说啥时间方便就行,我给你打,不费你家电话费,你妈不会说你的。”
雨婷就笑,她妈妈也不是那么啬扣的人么。
“这电话里两下就能说清楚的事儿,我提前大半个月给你写信。记着啊,及时联系,电话联系。”他还在那头絮絮叨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