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十四节气”作文审题及下水文

“二十四节气”作文审题及下水文

作者: 窥檐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3-26 08:14 被阅读0次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通过评审,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当今农业社会向工业乃至后工业社会的变迁中,已丧失实际功能。也有人认为,只要存在农耕,二十四节气就不会消失,无须保护,也无法保护,而应“再创造”,使其获得新的意义和生命。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引发你哪些感想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这个作文题由“材料+问题+要求”组成,审题时要逐个部分进行仔细审读。

          作文审题原则:

    1、细读材料,读懂读透;

    2、特别注意材料涉及的对象和背景;

    3、要有当代眼光和敏锐的时代洞察力;

    4 、仔细看清要求。

    审材料:这个材料解读起来并不困难,第一段讲的是“事件”(注意,事件往往涉及特定的写作对象)——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第二段讲的是事件引发的观点(材料中“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这样的观点其实是降低了写作难度,它为写作者提供了赞同或反驳的观点和内容,或者启发了写作者思考的方向),对于这些观点,可以灵活处理,你自己有话说,可以忽略,无话说,可以作为论证或批驳的内容。

    关于对象和背景:这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往往忽略的一点。虽然材料提及的二十四节气属于传统文化的范围,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作文可以写成以“传统文化”为话题的作文,想一想,如果这是话题作文,材料中的特定事件和对象有何意义呢?只是为了引出话题吗?显然不是。联系审题原则第3点,揣摩一下命题者的意图,或者思考一下这个作文题的价值和导向,不难发现,这道作文题表达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崇,从而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但是关注是不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的,而是要切实地了解具体内容,而二十四节气就是应该关注和了解的具体对象,这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应该是具体的行动,而非千篇一律的“口号”和“理论”。这个作文题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这一课题。

    审问题:“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引发你哪些感想呢?这个问题对写作是有限制的:二十四节气是写作的对象,你可以介绍它,谈它的价值……但是,不要忽略了“申遗成功”四个字,这几个字限制了你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申遗的目的是什么?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要申遗?二十四节气凭借什么申遗成功?也就是说,不能撇开申遗这件事单纯写二十四节气(当然,二十四节气可以是主要内容)。

    立意:立意有很多,只要是围绕上文审题的内容立意都可以,但是得注意一点:如果反对二十四节气申遗,认为这些已没有实际功能的传统文化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样的立意是大错特错的,属于“立意不正确”。

    【老师试水】

                      节气里的诗意中国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守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踏着平平仄仄的韵律,二十四节气步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名录,众论之中,有“实用主义者”的不以为然,“改良主义者”的激进创新,所幸都改变不了“申遗”的目的。“申遗”从来就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保护和传承。节气的成功申遗,保护了一个接通古今的中国田园,在这里,人诗意地栖居。

            行走于中国大地,借着节气,找一个回望的角度,看一看诗意里的田园中国。

            传统的农业大国,自然和土地容易给人以苦难与艰辛的联想,而于节气这一古人的智慧结晶中,我们却看到了跪伏于地祈求天赐之外的另一种姿态,那是一种勤勉而详和,恭谦而自信,天人和一的姿态。

            农业为本,劳作当为头等大事。立春之日,阳和起蛰,品物皆春,农人们走出家门,立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希望。当东风解冻,冰雪消融,雨水如期而至,“春雨贵如油”啊!为感恩这知时节的好雨,农人奔走于田间地头。所谓“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于是,忙起来啊!而当春雷一声,惊醒蛰伏的虫儿,万物复苏,春分播种,莺喧草长。待到仲暮之交,天清地明,谷雨又至,雨生百谷,于是“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新的一轮春忙又开始了……春天就这样在农人的忙碌与期盼中悄然而逝。而后的夏秋冬,变化着风花雪月,四季景象,不变的是农人观察天地,侍时而动的坚定身姿。从此,在更迭的节气中,清晰了一个扎根于自然的中国。

            然而,不要以为古人只知埋首土地地“讨生活”,他们也是“爱生活”的哩!比如清明时分,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于是插柳辟邪,郊外踏青,祭扫坟墓,缅怀先祖……独特的中华民俗文化就诞生在这节气轮回的氤氲时光中,继而催生的,是一首首动人的诗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半身……”“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无论是喜是悲,思念因节气有了寄托,喜悦也因节气有了附着,中国大地,诗意顿生。

            今天,在面向前方机器轰鸣的今天,我们固执地守护着日渐式微的节气,不是想回到过去的农耕时代,而是为了在行走的路上,凭借如二十四节气这样的民族记忆,知道我从哪里来,清楚我血液当中独特的生命气质源于何处,也为了明确我该走向何方,毕竟,许多的过错需要从走过的路中去寻找救赎的方子。当然,我更想在每个节气到来之时,咀嚼着两个好听的音节,读出许多的诗意来——

                  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

                  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

                  葡萄闪闪发光。

                  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

                  森林显现,

                  带着幽深的形象。

                  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

                  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

                  这一切都来自完美。

                  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

                  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有了二十四节气,中国人便有了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远方。

    写作心得:与大家一样,刚看到题目时没有头绪,再次审视材料,迅速作出判断:“二十四节气”是对象,“申遗”是背景,不可脱离这两点空谈文化传承。揣摩命题者意图:命题者在引导考生具而微地认识民族文化,说白了,就是考你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和认识,再由此及彼去思考文化传承的问题。明确写作方向之后,确定“写什么”,发现可写的东西很多,可以是谈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实用的和抽象的);可以是谈为什么要申遗;可以是谈如何让节气焕发青春……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最后,根据个人写作风格,把立意确定为“从节气中看诗意中国”,确定文体为散文。在行文中,有意识地注重思路的衔接和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十四节气”作文审题及下水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jl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