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算已经十多天没有写文章,是这几个月以来最长的一次。
2018就要结束了,将来我会怀念它。
这两年,“闲暇时间”比较少,自从上了“终生学习”的当,一直神经紧绷,不敢懈怠。但复盘发现,事业没有多大起色,收入也未明显的增加多少,是不是都白学了?
1.信息≠知识
所看的文章,所看的微博,包括朋友圈,其实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并不构成真正意义的学习。因为知识的定义里:
第一,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
第二,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所以零散的信息如果不加入系统,那么也完全是浪费了时间而已。
2.思考能力才是关键
对于信息的处理分析加工,是思考在起作用。
但是只是一味的记忆和填充信息,而不学习如何思考,不具备分辨信息的能力,那么再多的信息,也可能不能让你遇到问题做出好的决策和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身是辛苦的
这就是舒适区和学习区的区别。如果一直看无关痛痒的书,不做输出和没有目标的看书,那么应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这种轻松,并不能带来什么进步。
倒是围绕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从事的行业,甚至是为了一门考试的学习,才是更有效的,因为可以有很好的反馈和验证机制。
只有感觉到学的东西是有一些挣扎和痛苦,需要自己多用力才能做好,那么,就是处在有效学习区。
特别是一些人说的“死磕”,把那些难点克服和攻克了,也就翻山越岭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4.要不断的提高输入质量
别人看央视新闻你看华尔街日报,别人看公众号文章你看经典书,……
输入质量决定思考和输出,如果输入质量足够高,那么思考和处理的难度就会降低,输出的质量也不会差。
所以要给自己一个输入标准,别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低质量的内容上,甚至是没有质量和用处的信息上,不断的提高输入质量,这是上上策。
5.花费时间≠有效时间
每天24小时,每月每年……
对于一个新技能,「有效练习时间」20个小时就可以变成超级新手,比如PPT、练习打字……,所以对于学习自己的付出经常会有错觉,你对于你的学习对象,花费的时间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自然而然,每天利用起来的有效时间,其实也没那么多。
今天就先写这么多,2018就快结束了,这是难忘的一年,我会怀念它。
2018-1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