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听说有人3个月内,安装了250个借款APP欠款55万,是不是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如果听说有人一年多前借了3000元,到现在需还69万,是不是觉得有点惊世骇俗?
如果听说有人月入过万,是通过代写作业的方式获得,是不是觉得有点无言以对?
最近刷新闻的时候刷到这几条都与钱有关的内容,让人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颇有些感触。
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不学则网贷。
据新闻报道,石家庄的王先生从2018年11月末首次申请1500元网贷开始,不断借新还旧,经过3个月时间,他在手机上装了250个借款APP“以贷还贷”,欠款的“坑”也越填越大,至今总欠款已达55万元。如今,他的生活因为200多家网贷公司的集中催款而陷入一片混乱。
先前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是“人有多大胆,贷有多大坑”,还能做到通过250个借贷APP来滚雪球借款还贷,不知道该说这位主人公是聪明过头还是少根筋,只能想到一句概括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思不学则网贷。”
二、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但如果变成套在你身上的缰绳,结果不堪设想。
通过手机广告推送,李同学找到一个名为“某公司”的线上贷款平台,很快第一笔数额为3000元的贷款顺利下放。一个月后,除了每月生活费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李同学无法还款开始违约,“某公司”的催收员便将这笔债务“转让”给了另一家贷款公司,实际上,两家公司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是同一个老板,此后这样的“转让”在55家公司一再上演,而原本3000元贷款,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15个月里,增长到69万元。
不怪我方太无能,都怪敌方太狡猾,成体系的套路,超高额的利息让许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和他们的家庭陷入困境。很显然,复利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但如果变成套在你身上的缰绳,结果不堪设想。
三、创新的商业模式让人欣赏,但背后的逻辑也要能经推敲。
前不久重庆晨报报道,13岁女孩通过二手电商平台发布代写寒假作业的信息,一个月下来收入近万元。最终,因为书写太工整被“买家”的学校老师识破,同时账号也遭到了举报。而这不是个例,借助二手电商平台开展代写作业的生意,已经形成一门红火的业务,甚至业内竞争还颇为激烈。
当我们还在为孩子的未来殚精竭虑之时,有钱的宝宝们已经知道用消费换取自由和时间,缺钱的孩子们也已经谋求到生财之道,让我一时间有点五味杂陈。虽然,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思维让人欣赏,但背后的金钱逻辑让人忧伤,如何正确认识金钱和消费,大多数孩子这一课似乎都没有学过。
智商在线,但“财商”堪忧的困局。
看似不太相关的三条新闻,却让我有了一个共性的思考,那就是大多数人虽然智商在线,但却“财商”堪忧。
财商是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是理财的智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创造财富及认识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二是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的能力。
正如一位前辈所说,由于中国年轻一代缺乏财商,导致“四大家族”产生,分别是卡奴族、房奴族、月光族、啃老族,所以出现前文所说的新闻也不足为奇。
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特权,财商是每个普通人都需要提升的意识。
而前两天与女儿的对话更让我感觉到财商缺失的紧迫感。
我对女儿说要爱惜东西,如果弄坏了就没有了,谁知她一脸轻松地回复,坏了再买就可以了啊。
我不由一愣,忙问那你有钱吗?她说,我有啊,奶奶的钱都是我的钱……
一个小啃老族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但更让我恐惧的是她对钱的认知无比淡薄,而我也想不到用怎样更好的方法去教育、去培养、去改变。
突然就想到了在朋友圈看到的几句鸡汤:
在我们不懂婚姻时就走进了家庭;在我们不懂教育时就拥有了孩子;在我们不懂健康时就拥有了生命;在我们不懂为人处事时就走入社会,因此我们怎么努力都感觉到不够幸福。
而现在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还不懂财商,还不懂理财,更何谈向孩子输入正确的金钱观念?所以加强理财学习,提升财商理念,不仅是自我实现财富增值的最好途径,也是身体力行培养孩子财商的重要方法,更是送给孩子未来的最好保障。
从现在做起,一切都还来得及。
End
上上学堂
年轻人理财第一课!
人生向上,财富向上
和3亿年轻人一起学理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