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文科幻的鼻祖:威尔斯的《世界之战》

人文科幻的鼻祖:威尔斯的《世界之战》

作者: 金汐月 | 来源:发表于2019-12-12 11:37 被阅读0次

虽然科幻这一题材跟现实主义题材相比非常年轻,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然而却诞生了很多著名的作家作品,尤其凭借特效技术的发展,科幻题材在如今的影视类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为人熟知的早期科幻小说家要属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恐怕是很多学生科幻题材的启蒙读物,即使当时是放在“外国名著”的分类下阅读的。

凡尔纳笔下的很多想象已经成为了现实,如“鹦鹉螺号”潜艇、飞行器等等。

与凡尔纳相比,与他同时代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却并不熟悉,威尔斯着眼于科技与人类的命运。如今人们熟知的“月球生物”“时间机器”“隐形人”等主题,都是威尔斯开创的。

而他的《世界之战》,更是影视改编的宠儿,十几年前有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今年有两部不同背景的电视剧,更有被无数西方人视为“童年经典”的Jeff Wayne改编的音乐剧,这部第一部描写外星人入侵的科幻小说,在末世氛围中彰显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1

小说以第一人称开始,男主“我”是一名记者,在喜好观测天文现象的邻居那里发现了火星的异常。

几天之后,一个巨大的球状物体降落在乔治所在的小镇的郊外,人们纷纷围拢过去。最初球状物体一直没有动静,然而却在有一天突然打开,里面出现了喷射巨强“热波”的高大的火星人,杀死了周围的围观者。

有主角光环的男主自然是幸存者,他逃回家,租了一辆马车把妻子送到哥哥那里,自己却驾马车回去送还租借的马车。此时小镇的人们已经发现了事情的不对,纷纷逃亡。

逃亡的人们只当是一次平常的战争,还在坚信“周日(安息日)不会打仗”。直到几个火星人的袭击才让众人如梦方醒,机智的男主又逃过一劫。

男主被困在一个屋子里不敢出去,正当弹尽粮绝、命悬一线之际,发现火星人偃旗息鼓,因为不适应地球上的细菌,入侵的火星人自己灭亡了。

如果单纯以情节来看,小说不算吸引人,看到结尾的时候有一种“什么?这就结束了?”的感觉。

的确,在见惯了外星人入侵,甚至人类可以和外星人交流、恋爱的现代人眼里,这个科幻小说的鼻祖确实乏善可陈。除了主人公的主角光环依旧闪亮之外,人们期待的人类与火星人的终极战争并没有出现,能进行星际旅行的火星人却败于地球上的细菌,让人觉得缺乏说服力。

但从小说的创作背景来看,倒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这部小说写作的年代没有先例可考。要知道,威尔斯写就登录月球的年代,距离人类登月成功还有五十年,而他设计的时间机器利用“四维空间”时空转换的原理更是早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0年。

在《世界之战》问世的1898年,当时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马车,人类还从未发射过飞行器,在面对火星人根本毫无抵抗力可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治学严谨的理科生,威尔斯只能借鉴欧洲历史上“黑死病”的传播才能让人类在这场毫无希望的战争里取得胜利。

与小说情节相比,在火星人入侵背景下,男主的逃亡之路上的经历倒更令人回味。

2

在事件爆发伊始,男主惊讶地发现出了镇子,他所描述的一切关于火星人的事情,在别人眼里都是谈资,是笑话。

没人把他的话当真,酒吧里歌舞升平,一切如常。

一开始人们并不相信,后来即使确定了有事发生,也以为只是一场战争,英国军队一定能取得胜利,一定能保护他们。

这非常符合常人的习惯,遇到难以理解的事情,人们总会用惯有思维去解释、去接受,有些人在遇到实在无法解释的困难的时候才会跳出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有些人,则一生都困在自己的逻辑里看世界。

男主先是遇到了一个军人。这个人在与火星人交战之前信奉军队的统治,然而在实力悬殊军队惨败之后,躲进了自己建立的避难所。

在遇到男主之后,他非常兴奋终于在废墟之中遇见了同伴,他拿出珍藏的食物、美酒招待男主,兴致勃勃地向男主讲述着打败火星人的计划。

然而男主慢慢发现,此人对于这个计划更多是一种幻想,一种谈论的快感,并不要真的实施。

其实生活里这样的人有很多,尤其是临近新年或者整数生日之际,有些人特别喜欢许下各种宏愿,然后滔滔不绝跟别人去讲,在讲的过程中,能看见他的兴奋,就像计划已经实现了一样。

男主面对的这个人就是这样,在他的规划里,他已经打败了火星人。然而实际上,他的计划就到此为止了,只是一种幻想甚至发泄,从来没有执行的过程。

而真正能够执行计划的人,很少对人滔滔不绝地阐释。

心理学有个理论说,对别人描述自己计划的时候,讲述者已经脑中体会了实现的快感,导致现实里实现目标的快感大大降低,极大削弱了执行力。

与那些对别人畅谈自己计划的人相比,什么都不说却默默实施的人,更有机会实现目标。

小说里这个有着宏大计划的人对男主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来男主是去寻找自己的妻子,目标非常明确,然而遇到此人之后,被美酒、桥牌所吸引,停下了自己的步伐——谁不愿意在乱世有个安稳的避难所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趋利避害的本能会驱使人们选择躲避进自己或别人构建的“舒适区”,屏蔽外面的挑战。

幸而男主在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继续寻妻之路。

3

面对无法解决的困境,信念显得更为重要。

小说里一个助理牧师非常有代表性。

在遭遇末世之初,他笃信上帝,念叨着上帝会保佑人们,然而见识了人间惨剧之后,又怀疑了上帝,觉得被上帝抛弃了。

倒是男主一直处于冷静之中,对牧师说:

“如果宗教在危难之际只会让人们崩溃,那宗教还有什么用呢?想想地震、洪水、战争、火山喷发,那些降诸给人类的灾难,上帝为什么会让我们这里成为例外?他又不是保险公司!”

在与男主意见分歧时,助理牧师毫不客气地攻击男主的软肋:你的妻子早就已经死了,不可能活着。

这简直可以说是恶毒,然而在生活里这样的人又很常见,”你不同意我,我就不让你好过。”

在和男主躲在一个有食物的房子里的时候,危险暂时解除,助理牧师又重新回到了“上帝”的怀抱,觉得这是恩赐,意味着自己可以得救。

找回“信仰”之后的牧师,不顾男主对食物份额的划分,只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思来日。

不得不说,威尔斯塑造的这种“猪队友”太形象了。很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功利性地求神拜佛,未果之时破口大骂,而有一点起色之际又满口感谢。

想来好笑,如果神明有知,也不会想要如此肤浅的信仰者吧。

信仰不是天然的,是需要维护的。

人要不断巩固自己的信念,坚定信仰,在生活的风浪中抓紧自己的救生筏。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还可以是任何让人坚信的东西,那些艾略特《荒原》里的”支撑着我的断壁残垣”的片断。(These fragments I have shored against my ruins.)

小说结尾,男主终于坚持到了火星人被细菌杀死,找回了自己的妻子和日常的生活。

然而小说没有就此结束,反而展开了一番更深刻的思考,对于火星人的,对于人类的思考。

这也是这部小说影视化之后好评不多的原因,影视作品无法还原小说的反思性。说到底,火星人入侵只是个背景,威尔斯真正的目的是对末世之下的人生百态的描绘与探究。

毕竟无论什么环境下,最令人恐惧的终究是人心,而不是科技或者外星人。

相关文章

  • 人文科幻的鼻祖:威尔斯的《世界之战》

    虽然科幻这一题材跟现实主义题材相比非常年轻,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然而却诞生了很多著名的作家作品,尤其凭借特效技术的发...

  • 《世界大战》

    这是英国科幻小说大师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描写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科幻小说,写作于1897年。 一百年来《世界之战》不断...

  • 两百年之后……

    《昏睡百年》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著作。内封介绍,有人把威尔斯比作“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他与儒...

  • 文艺作品的现实与虚幻:从维克托到星际战舰

    ——漫话光能武器 世界上大概很少有什么东西比光能武器更适合作为科幻的象征了。早在1932年威尔斯的小说《星际战争》...

  • 世界简史

    1月8日,雨。 阅读书目:《世界简史》。 作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科幻作家、社会思想家和史学...

  • 面对《三体》,我有话想说。

    我要说点什么呢?其实写《世界战争》的初衷是我对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的热爱,他写过《时间机器》、《隐形人》等脍炙人口的...

  • 2021幸存者 ——新年寄语

    2020 我们经历了一场 世界大战 一场跨界之战 有形世界 与无形世界的战役 这场战役 更高级 更隐秘 像科幻 像...

  • 关于电影对未来探索的一些随想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看科幻电影,光怪陆离的世界,科技发展到达顶峰。和外星人大战,国家的战斗,技术之战等等。我觉得,科幻...

  • 读乔治威尔斯的科幻忧虑小说

    威尔斯是一位高产作家,涉猎广泛,我读的这本隐身人的合集是我读的他的第三部书,前面两部分别是《世界史纲》和《神的食物...

  • 艾萨克·阿西莫夫:难以想象的天才

    艾萨克·阿西莫夫,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文科幻的鼻祖:威尔斯的《世界之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wz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