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收拾了一下自己的移动硬盘,因为2017年换了电脑的缘故,就把所有资料转移到硬盘中后,之后两年多,就很少打开过了。
个人生活记录当我打开【照片】文件时,我看到了满满的回忆。
2015年8月18日早上九点入场前
2015年8月18日,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进博物馆。
在五年前,我还是一个准大二学生,学校在山东青岛,而家却在四川广安的一个小县城中。
在19岁前,我从来没有去过博物馆,也没有机会去大型博物馆,直到我第一次到外地求学,直到我第一次去上海参加一个活动。
而就是趁着这一次机会,在活动开始前的一天,我参观了上海博物馆。
我还记得,在那一天,刚过八点,我就已经坐着一号线,到达上海人民广场了。
那段期间,上海博物馆正在免费开放。
当我到达时,博物馆门前,早已排着长长的队伍。
在人群中,大部分人都是带着孩子来的,有父母孩子、祖孙或者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
这样的场景让我第一次真正感知到:参观博物馆是提高孩子眼界的最好方式。
不需要去任何地方,只需要进入博物馆,跟着陈列的展品,一排一排地看,就是一个提高眼界的方式。
旅游教会我们如何去体验美景与生活,而博物馆教会我们如何去感知历史与文化。
而在这段期间,上海博物馆中还有一个特别展会,展出藏品是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的珍藏。
最后花了三个小时,我从一楼走到四楼,把逛了每一个藏馆。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我并没有好好地对待这一次观赏之旅。
因为那时候,我并不懂得如何观赏博物馆,可能还有炫耀的心思存在,只是一味地拍照留恋。
610张照片一共拍了610张照片!
照片虽多,可我所得到的收获却非常少。
晋侯稣钟 龙泉窖瓷器 不记得了 台湾兰屿高山族彩绘木雕渔船 蒙古族铜象棋与镶银饰嵌珊瑚珠头面这是从610张照片中挑出来的,我个人喜欢的展品。
从西周青铜器到元朝瓷器,再从书画到彩绘,从汉族到高山族、蒙古族,时间的跨度,艺术的转变,民族的继承。
从历史到文化,从艺术到生活,每一件展品都沉淀着属于自己的时间,它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崛起与衰落,见证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战争与交融。
也许,博物馆就是这样,它是时代的交织者。
五年快过去了。
这几年,我很少去博物馆,自己最喜欢的还是一个人静静地捧一本书,待在角落里,在字里行间中,体验他人的故事与艺术画作的美。
而在今年上半年期间,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出门,我就捧着在年前买的那一本厚厚的《西方艺术通史》,跟随着图画,感受艺术之美,学习如何欣赏艺术。
《西方艺术通史》封面后来,我国疫情越来越严重。
在这个时候,全国上下各个博物馆都推出VR线上博物馆模式。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则消息时,极其惊喜,这让我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我想,这个时候,那些孩子应该非常欣喜吧。
上海博物馆《从太阳王到拿破仑》VR展 国家博物馆《艺道长青》VR展 故宫博物院《文华殿》非常感谢博物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出门就能参观博物馆”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小城市的孩子来说,能够在爸妈的陪伴下, 不需要出门,就能一起欣赏文化载体,这是一种当代的幸福。
博物馆承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代又一代文明传承下来的文化。
博物馆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让人民铭记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是让其他国家的人民看见我国的文化积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