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
下班后,摸了一下手机,心一横还是扔下不拿回家了。戒手机就从不带手机回家开始。
到了小区,马上去买了一部老年机。
之前让先生帮忙买,先生总说没时间,我还埋怨他。为啥一直自己不行动?狠不下来心吧。
我为啥要戒智能机呀?想好好看书学习。手机在家,一个晚上刷刷视频,看看消息,三四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然后就是后悔自责,看看,白天不学,晚上不学,还想考过,咋可能?明天一定要坚守住原则,好好看书。结果第二天到家依然如故。我要把影响自己学习的手机因素斩草除根——不往家拿。那么7点到家,学到12点,一个晚上可以学5个小时,想想都可美好。
买完老年机到家8点了。我赶紧坐在书桌前,拿出来教材,刚打开,不自觉起身去书架上转转,把之前买的杂志《读者》《特别关注》各拿一本,翻看起来。翻看了有十几分钟,我突然发现,没有手机,我还是不学习。甚至我还发现,我去买老年机的起心动念也是让自己能晚点到家,这样就可以少学会习了。
到底是咋了?
我合上杂志,思考起来。
我下决心,在一念之间立马报名就是想断自己的后路。报完名,网上下单教材。教材到手后马不停蹄用两周时间就把两本自己感兴趣的听了一遍,听得热血沸腾,真是喜欢。
但是喜欢是因为新奇,这些理论自己都不知道,看过了,也知道了,得把它们弄熟,这就变得很枯燥,热情劲儿马上就下来了。
后来做题才做了五六十分,自信心也一下子下来了。
所以,学习不一定是为了考试,复习一定是为了考试。看来不想学了,真不是手机惹的祸。我得重塑跟学习的情感。
首先,想想持证上岗的美好。二十年后,我满头银发,穿着红马夹,戴着红袖章,身披红授带站在闹市区帮助别人排忧解难,自我价值得到了多大的实现呵!
其次,老有所乐。老了老了和一群人一起,干上了自己喜欢的事,那是多么圆满的人生。
降低期待,听了一遍就想考个八九十,自己把自己当成学神了吧?——拥有过目不忘的超能力?那就得考个四五十、五六十,因为自己刚开始学嘛。
制定合理的计划。时间上的规划,一个晚上学五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洗不涮不上厕所也难做到啊。五个小时做不到,三个小时可以吗?三个小时是不是容易了?具体的学习内容。怎么听课,听多少,怎么看书,看多少,怎么做题,做几道,做个明确合理的规划。
花了半个小时把自己的思绪理通了,默默把杂志收起来。再看书,心静了,效率高了。
这件事也让我联想到孩子们。我是成人,可以自我觉醒,自己调整。孩子就需要家长协助做一个这样的调整。
别说孩子用手机过度,我这个成年人也是如此。不过,不学习真不能让手机去背这个锅。我们得找到不愿意学习背后的认知、思维和原因。通过重建认知,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
成长日记:
著名的社会工作专家布特雷姆的话,转化一下用在父母养育孩子上也同样适用:一是对孩子尊重;二是相信孩子有独特的个性;三是坚守孩子有自我改变、成长和不断进步的潜能。这里的尊重,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在养育过程中,父母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更不应指责和批判孩子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分享与“问题”有关的个人感受和经验以及父母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但父母不得直接或间接迫使孩子接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