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早餐之后,我们去参观巴里坤的天山古粮仓。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a52228c5bda7a49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6a70d9c232998360.jpg)
2013年,巴里坤清代粮仓被列为新疆自治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缮面向游客开放。在保持粮仓原貌的基础上,巴里坤充分挖掘粮仓文化元素,运用艺术创意,诠释农业起源、城市的兴起和民生改善,设置了巴里坤农业发展史展览、饮食器具历史沿革展、粮食票证展,赋予了古粮仓新的时代内涵,让后人透过粮仓了解过去,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们通过参观,了解到巴里坤屯田的三个阶段:初创时期,从1716年开始,到1755年结束,共40年,在这段时间,清开始经略哈密、巴里坤、吐鲁番等东疆地区,为了阻止准噶尔军的东进,为前线清军提供急需的粮草,清开始在东疆等地创办了一些零星的屯田。1716年,清军在哈密、巴里坤创办军屯,1718年,清政府在哈密创办了回屯。当时,清政府还未统一新疆,清与准噶尔和战不定,因此,除哈密屯田长期保留外,其他地区的屯田时办时停。1725年,清政府和准噶尔第一次达成和解,巴里坤屯田随之撤销。1729~1735年,清军和准噶尔军在漠北和新疆东北部又不断进行战斗。为解决军粮问题,1729年清军在巴里坤第二次屯田。1734年,准噶尔第二次要求停战议和。1735年,清政府自动撤走了在巴里坤屯田。
兴盛时期,从1756年开始,到1795年结束,也经历40年.在这个时期,乾隆皇帝积极进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完成了统一的历史任务。为了解决在新疆驻防大军的粮饷,巩固清朝在新疆的统治,乾隆帝决定在新疆大规模屯田。这是哈密屯垦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哈密屯垦事业蓬勃大发展的时期,无论军屯、民屯、犯屯和回屯,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并为近、现代哈密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756年,清军在巴里坤第三次举办屯田。1758年,巴里坤、哈密创办了清朝在新疆最早的犯屯。1763年,巴里坤开办民屯。
停滞时期,从1796年开始到1840年,经历44年,为减少军事支出,增加财政收入,清政府不断压缩军屯,增加民屯。
从康熙年间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新疆屯田处于兴办、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新疆的屯田形成了兵屯、旗屯、民屯、回屯和犯屯5种类型巴里坤屯田。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7d4bf31cbec37e0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fa3541ce6847188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5393b42ff9d4aab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cc2fdc4ab058dc9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297e4ac91da77e88.jpg)
清朝巴里坤屯田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1.清前期先在巴里坤开设兵屯,虽反复三次,但初期屯田主要作用是供给平准大军补给,以解需长途运输之虞,减轻地方民众的负担。
2.随着各种形式屯田的兴办,促进并巩固新疆统一局面,加强了清政府对巴里坤等西北边疆的统治。巴里坤驻防满汉官兵数千名。驻防官兵的用粮基本上是由当地的兵屯、犯屯及民屯升科后缴纳的税粮供支。解决了军粮问题,减轻了清政府财政支出,有助于提高驻军的战斗力,从而维护了新疆社会秩序的稳定。
3.随着各类屯田的发展和变化,驻兵、遣犯、贫民、移民、商贩等各类人员齐聚边地,巴里坤的人口日益增多,诸因素促使内地府县制在巴里坤推行。为便于对实边移民的管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政府裁撤巴里坤直隶厅,改设镇西府,府下辖宜禾县(今巴里坤)、奇台县。府县制度在巴里坤等地的推行使得边疆与内地统了行政体制,从而加强了清政府对巴里坤等边地的管理。
4.绿营兵、民户、遣犯在巴里坤开垦了大片荒地,兴修水利,有力地推动了巴里坤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当时手工业、商业贸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亦为巴里坤城镇的形成奠定了雏形,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经济的兴起。正如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陕甘总督文绶途经巴里坤所见:巴里坤城郊田野,庄稼满畴,屯田很多,颇为丰美。城关内外,烟户铺而,鳞次栉比,商贾毕集,晋民尤多。有钱的商人多数已认地开垦。有手艺的穷苦人,则打零工谋生。该处土地多,粮价贱,谋生甚易,故内地各处人民,都相率而来,日益转集。
5.屯田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清代大批移民进驻巴里坤,他们将内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也带到了巴里坤。开垦了大量荒地,使巴里坤经济格局由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也改变巴里坤种植单一的局面。汉族迁入巴里坤后,将陕甘的风俗语言也融入当地。巴里坤逐渐形成以陕甘方言为基础的地方话。文化的相互融合又增进了巴里坤本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彼此认同,从而促进统一、安定局面的形成。
6.大批屯兵、屯民多次参加平叛战争,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功臣,保卫了西北边防。
然后,我们前往高家湖湿地游览。高家湖是平均海拔高度1600米的天然湿地,因地处草原腹地水草丰茂,又有泉水溢出形成的水塘环绕在高姓人士村落周边而得名。公园内湖水波光粼粼,巍峨的天山与湿地遥相呼应,鸟儿嬉戏追逐,有湖泊、草原、蒙古包、木栈道,可以坐游艇、骑马、骑骆驼,是拍摄候鸟、赏星空、品农家美味、游自然风光的优选之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3aaa8f2fc2185f4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3e813b11c3543cc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dd5e8bc69315e85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c4c424facc5fce2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00d1207f03a0f67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efe4d7fd3d68fe7c.jpg)
我们沿着木栈道行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湖水跃入眼帘,湖面有各种鸟儿飞翔、觅食,周边的芦苇和青草肥美、馨香,吸引了牛儿和马儿在此大快朵颐。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7ac23c05f0440b7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b6b7f61d6b86226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c9ea17cf4805f02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51c84ecb9bc0cf0e.jpg)
之后,我们开车前往哈密市,参观哈密回王府。回王府历来有"西域小故宫"之称,曾是新疆历部之首。史上有名的西域府邸,哈密回王被清政府称之回疆八部之首。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d00246f13ec4b24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cc2850458c0c013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9aec39724dff6d9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718d0d266376f89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5366d940eaf255a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8511febd30ee7f52.jpg)
回王府建筑群是一世回王进京朝觐,京城故宫的雄伟奢华深深吸引了他,返回时,他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在原蒙古王府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历史上共有房屋800多间,大小门楼共九重。融合了汉、满、蒙、维等各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一座典型的宫廷建筑。现主要景点有:回王历史文化馆、回王大殿、寝宫等二十多座独特建筑。
回王府土墙高台,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园林交错,是当时新疆境内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后又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和经营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宏伟壮观的园林建筑群。光绪八年(1882年),九世回王沙木胡索特袭位后,对王府进行了扩建和翻修。扩建后的王府面积占回城的四分之一,有房800多间(王爷台300多间,兵营部分500多间),大小九道门楼。正门楼为中西合壁结构,飞檐起脊,画栋雕梁,绿琉璃瓦顶。整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宫,内宫地面与城墙同高,外形是城楼式的宫殿。
民国19年(1930年)6月,沙木胡索特病故。1931年由于战火,回王府被烧毁,烧了有三十多天,将这座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回王府"付之一炬,夷为平地"。
2004年,哈密回王府原址重建一期工程正式启动,目前业已竣工。我们今天参观所看到的就是此重建的一期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