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误打误撞下成了《用户力》的天使读者,也难得能免费获赠一本书,便读了起来。作为互联网产品人,读书与思考必不可少。那就讲讲看后自己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实操为主、理论升华
初看到书的名字,很亲切,很有厚度的感觉,耳目一新。市面上太多关于成功,关于某个职位的解读。有偏向理论的,也有偏向实操的。作为产品新人,能看到的、学到的东西也大都是留了个印象。而对本书,有深刻印象的是关于作者多年来互联网经验的实操方法与心得体会。关于酷六,关于业内各个公司的实操与例子。对于一个没有实际经验的新人来说,更能从公司各个模块运作的角度窥探产品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而整个过程,作者以自己丰富的经验输出满满的干货。在这里,不再是看到各种枯燥无趣的理论,不再是“xxx几大法则”教科书式的生冷灌输。书中举了很多例子,为了更好展示实例不惜花大量的版面来展示各种产品设计的对比及存在的问题。
特别在展示需求调研、产品设计、运营方法等各方面的时候,都细化到具体有哪些方法方式、运营中重要的一些数据指标的计算。这一条线下来,仿佛自己就刚刚经历过一个产品的出生到爆发增长乃至平台型稳定的过程。我想,作为一个深耕互联网的一线工作者,能将多年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经验进行梳理总结的实在不易。特别是工作涉及到的必定是十分琐碎,将各个零散的点串连起来、从个例升华到具有普适性规则或方法论的过程,一定是经过反复打磨跟验证才能输出的。而在理论维度进行游走的时候,经历过的点点例子又恰到好处地被作为例证来支持自己的立论。这说明,想要深刻理解互联网,经历与思考必不可少!经历无思考,那只是一年的经验反复用多年;经历后反复思考,那就是经验,那就是会呈指数倍增长的知识体系与经验方法。作为互联网新人,着实敬佩有经历、能思考、勤总结的前辈们!
二、互联网的探索
对于第一章互联网的讨论很是赞同。从来都没觉得互联网是个“行业”,更多的觉得互联网是作为一种工具的角色来服务各行各业。特别是作为一种连接器,互联网连接的是信息、是服务、是世间无数的节点。而当中更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云服务”。特别是现在很火爆的“共享经济”的概念,更是“云服务”的一个很好体现。服务,不再是以所有物的角色出现,而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共享着使用权。使用者随时随地、按需索取。而资源一开始就是有的,那是什么让Uber、滴滴、Airbnb等这些新产品这段时间才爆发呢?答案是移动互联网,是连接。
只有特定用户能低成本、高效地连接到其所匹配的资源,那连接才能呈现规模性地爆发,才能实现信息、服务的“随时随地、按需索取”。其中,“随时随地”只是描述其应用场景的无限扩充,是无限互联的体现;而“按需索取”更为重要准确地表达互联网对连接的掌控能力,对资源分配的优化调度优势!
三、用户力
关于互联网,很多人着重于产品分析,因为产品是呈现,产品是变现的入口。而本后更深的一层其实是人。产品有产品的力量,可该力量无可避免还是着力于人。当人作为一个世界的元素存在于世界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是需求。而相应的聪明人类会发现发明各种手段去解决问题。一个方案、一个产品,因用户而具有出现生存甚至更新迭代的过程。那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外驱动力就是各种商业指标、而关键的内驱动力是用户需求。个人理解,这种用户的驱动力就是作者表达的“用户力”。就如本书一开始说的,各种物联网设备终端不能称之为“终端”,而面向用户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才是“终端”,用户就是产品的最初归属与最终动力来源。
所以产品一开始阶段需要用户功能需求等调研、设计研发阶段需要考虑各种用户心理及用户交互体验、运营时期需要注重用户的各种反馈数据并去明白数据背后用户对产品的态度与敏感的一举一动。特别是运营阶段,用户对一个按钮的点击次数、对页面不同区域的关注度,都是用户向产品设计研发者传递着一种表达、一种力量。用户也是不自觉地在使劲驱动产品迭代,他很想告诉你、这个页面他用得不爽会马上退出,他很生气地跟你说这个功能流程步骤太繁琐。其实产品本质不是设计者或研发者在创造,而是用户在用他们点滴的力量汇聚成“用户力”驱动着产品出生衍化!
以上,仅是阅读后的浅显的个人感受,作者想传递的更深层信息还需要反复研读才能体会。一直以来,自己意识中的读书,不是直接获取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的内容,而是我们看完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认知能启发自己什么。启发点更或许可能跟书的内容无关。本书自己的收获更多的是对互联网产品本质的思考,对行业氛围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