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云

作者: 岚麟小五 | 来源:发表于2023-03-02 09:35 被阅读0次
子时【zĭshí】:时段北京时间前夜23点整至凌晨1点整,也是我们古时说的三更。

【子时】古之也称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子时,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开始起火的时机,又称冬至。因此用十二地支中的子时,因为子时是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的开始.所以《类经图翼》里说:“子者阳生之初。”冬至也是指这个意思,如《通讳·孝经援神契》上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阳始至称为一阳生,或一阳来复,在《易经》卦象上则用复卦来表示。因为复卦上五爻是阴“—,而初爻(最下一爻)已成为阳“一”.这个卦象常是气功古籍所采用。但这只是个比拟,你比如《金丹四百字》就说的,“火候不作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

早子时与夜子时:“早子时,也称‘子正时’”;“夜子时,也称‘子初时’”。

研究中国历法的人都很清楚,子时是自古以来也是在中间换日的。

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二十四点),为一日之始。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汉初伏生的《尚书大传》中也指出:“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

在明朝时,就有“夜子时”这个观念。王逵著《蠡海集·历数》(见:“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或“古今图书集成历象典漏刻部总论”):百刻之说,众说纷纷,莫有定论,惟一说类优。以为每刻得六十分,百刻共得六千分,散于十二时该五百分,如此则一时占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截作初正各四刻,却将二十分零数分作初初正初微刻各一十分也……又赵缘督一说,将十二时各分八刻,计刻九十六刻为大刻,却将馀四刻每刻分作六十分,四刻作二百四十分,每一时中又得二十分为小刻,如此则一时之中得八大刻,复有二十分小刻,截作初初正初,各得一十分为微刻也。其它或以子午二时各得十刻者,或以子午卯酉各得九刻者,或以夜子时得四刻者,皆非也……然夜子时之说,只是在夜半之前,故称夜子正。如冬至为起历之端而居中气,其前亦系十一月也。是以夜子正在亥时之后,故只有初刻而无正刻;(早)子时却只有正刻而无初刻,其意可见也。(这几段文字记载古代如何用“漏刻”计时的方法。“漏刻”是一种计时的工具,以铜壶储水,漏水滴看刻度来测量时辰。“漏刻”的构造可以参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一段与第二段文字只是定义一个时辰等于八刻零二十分。第三段讲其它时辰定义的方法有误,第四段是讲子时的定法,由第四段的文字可知,亥时过后的一小时(有初刻,无正刻)为“夜子时”,即23:00-24:00这一小时。既然有夜子时的观念,便隐含一日始于“夜半”的意思,即始于0:00。否则,何必将子时分割为两部分?是以古代中国人民换日应该不是以23:00为分界。这里的古代中国人民究竟是多古?据“四库总目提要”中的记载,前人认为王逵是宋朝人,但是据纪昀他们推测,王逵应该是明朝人,其思想受邵雍影响很大。总之,在明朝以前,“夜子时”这个术语就已经存在。到底“夜子时”更早出现於何朝代?尚未找到直接证据,有待考证。)

相关文章

  • 亲子时光丨云

    昨天,一股强冷空气来袭,刚开始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慢慢是呼呼啦啦的中雨,紧接着是细而密的小冰雹,最后竟然飘起了大大的...

  • 2018-07-30

    今晚在云转寺烧子时香,也出来走走换换心境,

  • 静夜思

    夜深人静时 独自望暮云 不知子时过 已是近天明

  • 『子午觉』

    子午觉是指“子时大睡,午时小憩”。《黄帝内经》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子时阴气最盛,午时阳气最盛,睡好子午...

  • 『养生』

    《黄帝内经》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秋季应该睡好子午觉。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时是晚上...

  • 《赵州录》—真化无迹,无师、弟子时如何

    【问:“真化无迹,无师、弟子时如何?”师云:“谁教你来问?”学云:“更不是别人。”师便打之。】 (1)译文: 有学...

  • 2019-10-08

    平语不动风惊起, 云悬天边日落山。 夜风拂面望星去, 静候佳人良子时。 ...

  • 西江月•元旦(新韵)

    云外高悬弦月,长空独自藏娇。孤灯伴夜觅琼瑶,入梦须臾清晓。 2020.1.1-2子时

  • Y-云夜

    作者:蛮子时间:2020/11/3归类:生活集·云夜 云夜 慷慨赴死易,卑微求正难。不知犬儒几多,但随清风流水。明...

  • 无题

    无题 春晚清木心,凉叶又子时。 手拂明月光,云消见星城。 2018-5-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子时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hj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