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写《那个人》这篇文章时,跃入我脑海中的是我的一位尊敬的长辈,林老师。虽然一直以来,林老师从没认为我是他的学生,但我还是很愿意执弟子礼的。
初次与林老师相识是在那个名为哈密尔顿的小城。对林老师的初印象其实并不好。很难想象,眼前这个身体肥胖,剪着板寸,戴着一副黑边眼镜,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会是当地高中的一位华人老师。
当时我腹诽,若是那所高中里的高中老师都是如此模样,估计学校关门也不会太远了。
那个时候的我还很年轻,对一个人看走眼也是必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那些我认为体面又热心的人们没有伸出援手。
反而是我一直看不大顺眼的林老师帮我渡过了难关,还从未收取过任何报酬。如果按人情债来算,当时我欠林老师太多。
也是如此,我们渐渐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林老师性子看起来有些冷清,总喜欢一人一书躲在角落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很有些不近人情的意味。
也确实,林老师的朋友不多。生人勿近的名声在当时的华人圈里是很响亮。当然这不是他故意为之。种种误解谣传皆是他太过于投入到自身的精神世界之中所致。
林老师是个颇有学识才华之人,曾在新加坡游学,获得过不少博士头衔。可惜他那冷清性格,黑白分明的脾性是无法在这浑浊的社会之中有所建树的。做个老师估计也是他与社会做出的最大妥协吧。
我从没想到林老师这样有才学的人,是在十岁才有机会读书的。林老师年长我近二十岁,是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每当谈起那个“特殊年代”,林老师回想自身经历,总会用“我就是小萝卜头”来自嘲。或许这也是影响他性格的主因之一吧。
想着林老师,我突然又想到了另一人。那个北宋文学家,大诗人,天生的乐天派苏东坡。为什么会把这两人联系到一起?林老师性格中应该不存在乐天派的性质。不过仔细想想,他们似乎有些相似之处。
虽然比不过古人苏东坡,但林老师也是位有才学之人。同样的人生坎坷,同样拥有纯良正直,黑白分明的内心。或许我拿林老师与苏东坡相提并论实在有些狂妄,但这也是我真实所感。
市面上有不少写苏东坡的传记,我却唯喜欢林语堂写的那部《苏东坡传》,文字简明直接,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含蓄。仔细想来,这部《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写给西方人读的书籍,直白是必然的。
再加上我们读的是译制本,翻译在如何信达雅,也写不出古人那种飘逸。不过这些对我而言,已是足够了。
坐在咖啡店中,桌上放着半杯果汁,一旁是那本《苏东坡传》。我不由得想起曾经在林老师家中庭院喝茶聊天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