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站得高,才看得远。
我曾登过的,最高的山,是西岭雪山。
那是2009年的事情了。
炎热的夏天,在山脚下,三十七八度的高温,热浪滚滚,汗流浃背,身上衣服都被汗水打个湿透。
我们计算了山顶海拔3500米的温度,又听从当地人的建议:登西岭雪山,要带上秋冬季节的衣服。我们每人带了一套毛衣上山。
一路登山,惊险不断,年代久远,记得不太多了。只记得当时就是想去看看西岭雪山,那就去吧,标准的自由行。
我们夜宿山脚下,早上6点就起程,刚开始出发时,有一大群人互不认识,又说说笑笑一起往上走,等爬到坐索道的地方,已经只剩下了几家人了。
我们坐了索道,记得当时是每个人100元的索道,当年还是现钞。记忆中,那条索道很长,足足坐了40分钟,才到达半山腰。
从半山腰到山顶的阴阳界往上爬,就只剩下我们和另外一家三口,也是偶然遇到的,河南开封人,女儿参加完高考,一起来到四川游山逛水。他们当时带了一架摄像机,帮我们照了很多照片。
两家人一起走走停停,那一路,基本全是荒山野岭,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很多地方还有08年地震的塌方,我们都小心翼翼的绕过塌方处。
一直往上走,越走越冷,我们把衣服一件件的穿上,还是冷。大儿冻得脸都发紫,他爸就把衣服脱下来让他穿上。
一个三岁的小孩穿上大人的衣服,大大的,两个袖子一甩一甩的,像个甩长袖的唱戏的小话童,好玩儿极了。
山顶的植被也是越走越不一样,树林间弥漫着灰白色的雾气,树干上有着大块大块的菌皮,同行的人说那里有很多松茸。
那景色,完全跟电视里远古时代的景色一模一样,让人觉得极其静谧。噢,到了海拔3500米的山顶,我没再看见山里有小鸟了,没有鸟叫,也没有了虫鸣,更没有大鵰。
从早上走到了下午三四点,才走到西岭雪山最高处的阴阳界。
阴阳界的景色,真的是太令人震撼了:我们站在山顶的羊肠小道上,山的左面是晴空万里,一望无垠;山的右面是乌云滚滚,雷声隆隆,大雨倾盆。
这样的景色,真是上天的造化,是大自然的刀斧神工,太难见了。
如果不站在阴阳界,根本是见不到的那样奇妙的景色的。
从阴阳界往下走,天渐渐黑了,我和他爸轮流背着大儿往下走,天慢慢的完全黑了,走到快8点时才遇到一户山里人家,没有电,只有一间住房,只有很小的一盏煤油灯。
那个时候,我们都开始害怕了:又饿又冷又困,怕夜里没有住处,怕这大山里有野狼出没,没有一丁点儿安全感了。
幸好,那个深山里的朴实的农家人,愿意送我们下山。当然,最后,我们也付钱表达了感谢。他们说像那样的夜晚,他们是不愿意带人下山的,因为,山里的夜晚,真的有野兽的。
他们家有一匹马,让那一家的女儿和小儿坐上,拎一盏油灯,送我们俩家人去下面的一家客栈。
又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夜里十点,我们才走到大山里最高处的一家客栈:只有两盏电灯,大堂一盏,厨房一盏。
我们每个人点了当年最贵的一碗面:50元一碗,狠吞虎咽吃下去。又住下当时感觉挺贵的一间房:300元。
那房间里的被子都冒着潮气,像是用力一拧,就能拧出来水滴。空气阴冷得很,寒气逼人,我们不敢脱衣服,倒头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腿都疼得没有了知觉,像不是自己的腿了。我们匆匆吃完昂贵的早餐,一瘸一拐的往山下走去。
临近中午,终于走到了有车的地方,又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终于走出了那片大山,来到了正正经经的车站。
身体的透支,令我们谁都不敢恋战,立刻坐上回成都的车,回了家。
如果是现在的身体素质,我想,我肯定不敢再挑战这么高的山了。
一切愿望,还是趋年轻,赶紧实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