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场成人学习的70/20/10
10%的学习发生在正式的培训中;
20%的学习发生在他人对自己的反馈、观察和同工作中的榜样一起工作;
70%的学习发生在真实生活和工作中任务完成或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这应该是企业在制订任何学习和发展计划中最重要的方面。
2.如何算是真正的掌握学习的内容
要将这个知识点转化成自己的理解,跟自己原来掌握的知识建立关联,并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虽然你会解决问题了,但还要能够将这些与你已民有的知识关系起来,看到更高的层次,即所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能够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跟别人说明白这些知识 ,同时还要理解与它关系的知识有哪些。
3.专家型学习方法可以简单分为以下3步:
第一步:知识在大脑里的组织
(1)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组
分类要求多维度,你认知的维度越多,未来可提取的机会就越多。但这些维度依赖于你之前的知识积累,如果你是初学某个知识点,你很难想到跟它相关的内容 。这就是为什么知识 越多的人学得越快,看同样一个“新东西”高手可以很快掌握的原因。
(2)对输入的内容进行摘要和提取大纲
对你所读的内容进行摘要,找到核心内容。无论是文字还是语言的表达,其中一定有核心观点、论据,你先要将这些识别出来,然后用你自己语言概括表达。各种文本和表达方式 (譬如一本新书的说法可能跟你背景知识是不一样,你要搞清楚 它说的跟经常用的哪些是等同或者是类似的)不一定适合你的背景和习惯,将看到的内容用你的语言和理解 表达 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同时,进行摘要和提取大纲是简化的过程。
(3)厘清输入内容所处的层级(在你的知识体系中)
这个表达的知识在你的知识面处于什么层级,当然前提是你脑袋里已经有相应的层级,给你读到的内容找到相应的位置并能够放进去。
举个例子,当我看到一篇讲互联网社区运营方法的文章时,虽然我不是做互联网社区运营的,但主要从事的知识管理咨询工作中也会涉及到社区运营,我会将它归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社区运营策略下面,这个互联网社区运营方法会启发我们知识管理的知识社区的运营,同时也可能会归类到更大的知识管理运营策略里。对输入进行层级化时也涉及维度,你也可将其多维度的层级考虑进去。
(4)对输入内容概念化,归类到相应概念树的分支
概念化则更抽象,本书的思维部分地概念能力有专门论述。其实质是探究所读内容背后的逻辑关系。
第二步:基于理解的记忆
虽然理解和记忆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合适的时间能这些知识来应用,但适当的重复是有必要的。如何你能够理解所读内容的真实意思,就更容易记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你去思考 并与你之前的知识建立链接,寻找尽量多的可用的线索,再进行必要的重复。当你再去回忆的时候,某一个线索忘记了,还有其他线索帮助你回忆起来。
第三步:知识的可视化、图形化
大部分人的大脑除了可以记忆文字外,对图像和图形更敏感。对于输入的内容,可以进行可视化的想象与设计,譬如想象成一幅画、一个场景。这样它们更容易被记住,也更容易被唤醒。
4.遍历你的领域
“遍历”:是计算机数据结构里面的一个名词,通俗点理解就是把某个集合中的数据全部访问一遍。引申到个人的学习上,指将某一方向领域内人类既有的信息和知识 都 看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能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已经掌握了这个方向和领域的大部分内容,是不是还有你之前没有注意到内容被遗漏了。
通过遍历:
第一,可以让你对自己的真实能力与所在行业的位置有正确的定位。当人在遍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内容根本没听说过、完全不了解时,你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也更加知道自己该学习什么;
第二,可以帮助你查漏洞补缺。在你认为自己大部分内容都掌握的时候找到弱点,缺点,使你有的放矢地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第三,帮助你形成行业或领域的直觉。直觉的形成来自于你对于行业领域的全面了解,这个了解包括新闻、动态、专家、人物、案例、机构,甚至笑话、段子,遍历让你可以看到这些内容。
如何遍历:
第一,快速看这个领域出版过的大部分书籍,书是最便宜的投资;
第二,将这个领域内的前100页论文都扫描一遍,可以是CNKI、谷歌学术,还包括当时台湾一个数据库里面的论文;
第三,搜索引擎上的前100页的内容,你会知道这个领域的新闻、动态、产品、服务、牛人和机构等。为了了解知识管理,我曾经用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去搜索前100页的内容,还不仅仅是“知识管理”这个关键词,还包括了相关的词,譬如知识库、知识社区等。有段时间还专门研究过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区的情况。此外,除了了解这个领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了解有多少家做知识管理软件的企业,有哪些比较厉害的专家等。
第四,跟踪这个领域,每天关注这个领域的动态,包括新闻 、会议、活动、论文等,并坚持1年以上。这些内容订阅下来,坚持每天看一看标题,有兴趣的再点进去看正文。
5.建立知识体系
第一,搞定核心基础知识
首先要搞定这个领域最基本的概念,这个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最经典的模型理论案例等。
第二,解决该领域复杂困难的问题并深刻总结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起码需要两次以上的循环。读了看了思考了,还需要在具体的问题中去验证和评估,需要通过实践去内化,完成项目和任务之后你的认识会再深入一层。“纸上读来终觉浅”,但当你没有实践的时候就很容易认为自己懂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外部理论经过学习储存在你的大脑里,再经过具体实践、反思、提炼成适合你的理论放在脑袋里,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越来越深刻。
第三,持之以恒与遍历
当你认为自己学得足够多,实践也足够多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在自己的脑里面建立初步体系。你可以胜比较抽象的词汇描述这个领域。这时候,你就有了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同时,你可以去遍历一下你的领域。在遍历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对于一部分内容你可能看一眼就知道说什么,哪些观点是人价值的哪些在胡说八道,这时候你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判断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发现有内容是你原来没有考虑到的,或者忽略掉的,甚至理解不够深的,这些地方你需要下功夫好好研究。通过几次这样的循环,不断地对你的领域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到后来,你就真的掌握这个领域了。
没有一个领域只用3个月就可以掌握,真正形成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甚至能够建立该领域问题解决的直觉和深刻洞察,一定依赖于数年的持之以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