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一个朋友找我来抱怨,她的大儿子简直要把她折磨死,动不动就赌气:答应晚上给他买酸奶,忘了,他生气;把他的玩具弄坏了,他生气;吼不得,说不得,但是温柔的时候又温柔得不得了,妈妈手指不小心划破了,他担心半天,奶奶生病了,他天天端茶递水。
而朋友的小儿子,却活得糙得不行,你对他狮子吼,他也不在乎;你弄坏了他的玩具,道个歉,他就笑嘻嘻玩别的去了;你生病了,说句没事,他就安心了。两个孩子一个娇贵的像兰花;一个皮实的像野草。用我朋友的原话,要不是亲生的,真怀疑不是亲兄弟俩。
加州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教授就注意到了这种情况。托马斯在医院工作时,发现孩子的病历要么很薄,没什么病史,要么很厚,健康问题很多。所以他对孩子的不同个性产生了兴趣,托马斯评估了孩子的应激反应。
结果他发现15%~20%的受测孩子对于压力和困境的反应非常强烈,比如对高分贝噪音的反应特别敏感,而剩下的孩子几乎没有反应,也就是不同孩子的“环境敏感性”不同,有的人对环境敏感就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包括好环境的好影响,以及坏环境的坏影响。有的人对环境不敏感就比较“我行我素”,在各种环境下都按自己的步调来成长。
后来,有人就根据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不同的敏感性,将孩子们分为两类兰花型孩子和蒲公英型孩子。
兰花型的孩子对环境相当敏感,正如兰花优雅、精致,对生存生产环境要求很高。如果能够给予它们相应的环境需求,小心呵护伺候得当,他就能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蒲公英熊孩子对环境不怎么挑剔,就如蒲公英一样随遇而安,飘到哪都能扎根生长。适应环境能力超强,需要的土壤不多,营养不多,在很多条件恶劣的环境中都能蓬勃生长。
我们总是纠结,养孩子究竟该“富养”还是“穷养”,是该“粗养”还是“细养”,其实到底该怎么养,取决于你的孩子是兰花还是蒲公英。测测你的孩子是兰花型还是蒲公英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