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老套也最实在,人总是孤独的。
为什么会孤独,总归是感到生活不尽如人意。正如Mathilda问Léon那样,生活总是艰难的,可我们不甘,也总希望有个人能带我们走出困境。囿于世事而困苦之时,我们总想着找谁去倾诉一番。最近脑子很乱,喜欢想很多,想自己的专业、自己的爱好、自己向往的生活。想着想着就容易迷茫,于是立马打开社交软件,把能找上的好友问个遍。就算没有答案,也想让别人身临其境感受一番自己的苦楚与无奈,就算明知得不到答案,安慰一番也总归是好。也许获知,烦恼之人不仅自己,也能欣慰些。
其实自己心里总是清楚的,倾诉无非就是渴望理解,也更明白,人处于世,哪里会有真正的理解。思想碰撞后总有重叠,更多的却是交错,但仅有的那点重叠,的确会使我们好受些。每个人连自己都了解不透,又有多少时间去了解别人,进而理解。这样看,找到理解之人,不过是奢望。
但这也并不影响我们对同类的渴望。还记得上高中一次做阅读时,莫名喜欢上一篇写袁宏道的文章,顿时觉得袁中郎便是自己的知己了。他的各种想法,怎么和自己如此相似。再刻意去了解,简直惊喜到不行。最爱他“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尤为夭”,又爱“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只因当时的自己在面对那样繁忙而不知目的的生活,不愿这样又不知前路是何。这样的幸苦换来的不过是一个好的分数和学校,而那时的自己连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都不明了,只知不爱现在,也不爱被所有人设计好的将来,只是心里莫名有个声音。但对他更多的了解后随之而来的又皆是困恼愤懑了。这样一个人,他有这样的想法,却可以真去追随,而自己呢,纵有胸臆,又有几个胆去不易这殊癖,相差还是太大。你爱随性而活,但世界不让你,时间、精力、别人的期望、对过去的生活的依赖和放不下,各种阻力抵着你。又能怎么办,生活的乐趣,哪里是人人都能追寻得到的,过多的思考,不过徒增烦恼。
世界还是这个世界,生活还是这个生活,你还是你,困苦还在眼前。逃不了,接受它吗? 不甘又能怎么样?最近很喜欢张曼玉,很佩服她。记得有人问她,现在那些女星都采取各种手段维持容貌,她为什么不这样。她说,人老不是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老,为什么非要年轻、没有皱纹才算是美呢?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我觉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费人生。大意这样吧,道理很对,随性一点,做个舒服的真我,比什么都重要太多,孤独又怎会是不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8399399/104f5d3cacf144ce.jpg)
再归回题,人们孤独又渴望同类却又始终不得,到底是认为自己是特别的。我们渴望同类,真正的想法却是,没有人是与自己一样特别的存在。无论你与我再怎么相像,你始终不是我,也走不进我,这大概也是我们普通人保有的一点特别的普通。
图片∶《旺角卡门》
文字∶阿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