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村上曾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提到,自己在上学时,对体育课的长跑达标极为恐惧。但在长大成人以后,竟然慢慢喜欢上了跑步,村上对这一事实做了分析。
村上认为,首先,这种运动不需要别人介入就可以独立完成。这自然和他喜欢独处的个性有关;其次,长期伏案写作需要一个好的身体。而跑步于村上来说,显然是首选。
读到这里,我的内心忽然感到了一阵狂喜。我不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这人生来怕运动。上学时每逢赶上体育课的测试项目,我都是提前几天就开始发愁的那一个。
这么一想,我似乎找到了一种与村上这样一位文学大家有种心灵相通的感觉。爱好文字这一共同的爱好,让我与村上从遥不可及一下子就感觉走近了。我发现,喜欢文字的人,在某一点一定是有共性的,这无关乎距离的远近、无关乎国籍。
在我意识到与村上竟然有着这些共性时,村上就成为了一个离我更近,也更为具体的形象,这点让我很是欢欣。
我必须承认,我是喜欢独处的。在我看来独处实在有着太多好处。比如写文。从我很早就喜欢文字到如今自己动手开始写字来讲。一个人独处毫无疑问是最适合写文的。你不必在到了饭点就不得不中断尚有灵感的写作。
我相信,对于但凡一个喜欢写字的人来讲。人为地中断写作和重新拿起笔再回到之前的写作状态,都是一个令人沮丧的过程。
当然,这得抛开那些冥思苦想,脑子里却空无一物的时候。说到底,我总是个平常人,平常就意味着我终究是做不到完全脱离人群,而能独善其身。那么,如何让这里面的关系达到平衡,才是至关重要的。
周末固定是爱人回家的日子,这就意味着在周六和周日的这两天里。我的写文节奏得兼顾到爱人。平常我几乎都是早起吃饭、然后去跑步。回来的路上顺便买些家用的东西。这样就能保证我在一天之内,有足够多用来写文、看书,甚至追剧的时间。
加上又是刚开始学写小说,在写小说的过程当中,我总结出了这样的一点心得。小说情节的发展或是人物的对话,必然是紧紧围绕整个小说的故事服务的。反之,那些对小说起不到这种作用的情节亦或是对话,甚至整个人物对于小说相应起到的要么是反作用。更严重些有可能这部小说因为这些无关人物的出现,反而陷入了僵局而写不下去了。
这就要求,我在写作的过程中精力是集中的。而周末显然是做不到的,即便是能坐下来,写文的状态无论如何也是不如平常的。往往在这种时候我就会着急,越着急越是写不出东西来。或者即使写出来的也是差强人意。
而在我换了种方式,停下小说的创作,改成即兴写作。想到哪儿写到哪,即便是一顿美食,亦或是一个风景,再或是心里忽然的一点想法。我发现,我的思路畅通了,心情豁然开朗。比如现在,就在此刻,爱人和孩子都在熟睡。夜半醒来的我,终是因白天草草写文不得心安,写下了这通文字。然后,再次体会到了那种轻松和愉悦。我知道,再次进入梦乡的我,是心安的,当然更是幸福的。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喜欢是不需要坚持的,这点我深以为然。就目前我的写作状态来讲,每天只要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里,写完一篇文字以后,必然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轻松。反之,这一天整个人都是不好的。即便是躺在床上了,心里的自责也是逃不掉的。
在我决定参加007不写就出局后,我是决意不再放下笔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这就如同纵观古今中外,那些真正具备写作天赋的人并不很多,绝大多数之所以在某一天笔下生辉,都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而我显然并不具备那样的天赋。也就只好从每天不间断的练笔做起了。
时间是是检验一切的标准。权且不考虑五年以后,就以我每天做到写文两千字。一年下来也得写完七十三万字,这还不包括灵感来了多写出来的那部分。要是以三十万字的小说算,也能有两部了。如此若是五年下来呢?我想时间必然会给我一个交代。
当然,持续的写作离不开持续的输入,在我们看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与自己心灵深处相知的另一半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有人说,我们之所以会喜欢某一首歌曲,只是因为这首歌可能是一段旋律;可能是一句歌词;也可能是与你共同的一次经历;总之,这里面的情和意都是复杂的。
而艺术的精髓在于其无法被直接描述的直观,但是真理就蕴含其中,所以我们才为之迷惑、迷恋。其实到了最后,我们听到的都是自己的心声。
同理,喜欢哪本书一定也是因为你在这本书里读到了与内心相通的东西。于是,我便会找来这位作者所有能找到的书来读一遍。想来也只是为了能够再次找到初读那本书时的奇妙体验。这种体验有可能是一种愉悦至极,也有可能是让自己禁不住泪目。而无论愉悦或是难过,在这个过程里,心灵必然是得到了一种彻底的放松。
往往在这种放松之后,内心便会积聚一种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足以让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与苟且的生活和平共处。不至于在某个瞬间自我奔溃,也可能这才是真正能让我在经历许多事后,还能有今天这个状态的原因。当然这里面也不乏有想要更多了解这位作者心理的想法。
每当读到一本好书,内心总会涌起一种无以名状的幸福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快乐来得就是这么纯粹。
每个作家他的写作必然都有着自己生活的影子,或是自传。如果每个作家的自传都是完完全全的自己,我想大多数的读者,对于这样的文字是没有多大兴趣的。比如,作家迟子建在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里,对于一条狗的经历,都有着她自己的影子。丈夫早逝对于她有些极大的影响。而如果迟子建把丈夫的死平铺直叙一味地突出这种悲哀,不但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许还会旁读者新生祥林嫂般的压抑。而在她把这种情感通过对于一条狗的经历讲述出来,才真正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再比如,铁凝的《大浴女》作者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把自己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小说的结尾尹小跳最终原谅了母亲,接受了不完美的父亲和自己,也是对于文学作品一种传达真善美,和温暖的一面的一个诠释。
铁凝说:人生有很多不如意,有很多苦难,但是我觉得,一个作家可以写灵魂的沉沦,可以写黑暗,可以写悲伤,最后还是应该有能力让你的灵魂上升。文学的最终目的,我想还是要带给世界一种体贴之情,或者是一种暖意。写温暖是不容易的,写温暖也需要你有犀利的眼光和大的悲悯,不是说让你放弃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对于每个人来讲,内心深处一定是渴望阳光与爱的。而文学则是指引我们在那些身陷黑暗的日子里,不会迷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