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年七月毕业季,踌躇满志的踏出学校门,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热情与希望。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在社会经历五年,已然已经适应了当下的工作生活环境,渐渐的安逸了下来。但是以前的那个走出校门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热情希望的自己已然不见,时而感慨是岁月消磨掉了我的对未来的热情。
当自己真正融入社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个无人关注,无人在意的普通人。社会人,社会事,各有存在,各有意义,酸甜苦辣,人间百味。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平凡,普通人就应有普通人泰之若然的心态。
有同学说我现在的工作生活过得平淡无奇,没有了激情,没有了对理想追求的奋斗热情。那时我没有言语,而是陷入了于当下自己状态的深思:我还能怎么做…。
理想,于我来说是崇高,是遥远,那年理想曾是我人生至高的价值和意义。军人,是我年少时热衷的理想追求;教育家,是我大学时的理想追求。总之就是于人民做一个有用的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少年时就有“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雄心壮志,立志让所有中国人都吃上饭,为中国穷苦人民谋幸福,让中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这是毛泽东终生奋斗的理想,我想这也是源于毛泽东的为人之“善”。中国魂之鲁迅精神——鲁迅,为救国人不受病痛折磨,立志改善中国“东亚病夫”的境况,远道去日本学医,而后又弃医从文,立志改变中国人精神,我更觉得这是出于他的为人之“善”。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国英雄先辈,都是有共同的特点。对故土的留恋,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一代伟人才会做出,作为人之初性本“善”的选择吧!
“共产主义”的伊始,我想也是因为“善”,不让一方百姓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就是所有崇高的理想都有共同的本性,那就是为人之“善”。
关于“善”,中国古代圣贤有诠释。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思是说人本性恶,需要通过后天的行善,来改变人性。总的来说,无论是孔子曰还是荀子曰,其目的就是引导人一心向“善”,从“善”出发。
一心向“善”,从“善”出发。在现实生活中的“善”,当以这样呈现:为国家尽忠,为长者尽孝,为兄弟尽义,为朋友尽信,为陌生人尽爱心!
也许我的余生会很平淡无奇,但我的余生漫漫前行路,我会一直修“善”,一心向“善”,从“善”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