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在梦中,躺在无人知道的花草丛中,一个人仰望星空,风吹飘铃,唱着儿时的歌谣,享受那安宁与自在的交集时刻。书生怡情,学子逸志,芳馨质静,萦绕此刻,在还没有毕业的此刻,我常常会预想离别时的画面:论文答辩时,对老师们心虔至诚的感谢;团聚宴会上,那惆怅的酒杯,荡漾起离愁别绪;离校的时候,老师拍着肩膀赠送的殷切祝语等。提前推送这些校园的美好,我会一边欢笑一边忧伤,我很害怕自己成为一个神经质,为了这还没到来的别离而伤怀,害怕停在这某一刻的时光瞬间摇走。
求学的路上,并不是那么轻松和悠闲,偶尔的孤独也让我体会了生活的滋味和乐趣。时光荏苒,心中长存丝丝温馨,暗中窃喜,对于时光,我是一个受益者。
那些年,有你们,真好。
校园里,志同道合的同学,亲切深厚的老师,和睦相处的室友让我铭刻于心。还记得那年,钢结构老师因事务忙碌,为了不耽误同学上课时间,每次他都从办公室气喘吁吁地在铃声响起前三十秒来到教室,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延续着小学时的上课口号,此刻余音绕梁,听起来依然优美。为了让同学们在上课前集中精力,老师每次都是板书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直到黑板的右下角才结束,激情澎湃的讲课风格,加上课堂同学积极的回答配合,尽管这样的场景在大学课堂上家常便饭,但终身难忘,一种演讲形式的讲课栩栩如生,他的治学、育人、包容精神让我觉得作为一名交大的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亲爱的唐老师喜欢郊游骑行,或许是生活在起于油菜花繁盛的地方,即景生情,一首打油诗立马就呈现在交流空间里,很多同学都欣赏老师的才华横溢。由于唐老师年岁已高,歇息时间就会比较长,纵使这样,他也不忘告诫我们:“生命在于运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想要挑战的事情。”我们受益匪浅,随后,我尊敬的评论:“年年岁岁花相似,老师保重身体。”得到回复:“春华秋实,你正当花期。”我感动地热泪盈眶。交大老师的务实和学识,如春风化细雨般浸润着我们每一位学子,不需套话,无需包装,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让我们时刻保持最清醒的头脑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关于团队的回忆,记忆犹新。刚入学时,导师郑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当你拿起你的硕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研究领域里至少一百名以内的专家。时至今日,这句话常常萦绕在耳旁,对于还没初出茅庐的我们来说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简直高不可攀,但同时也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他的督导让我觉得,必须要读广泛的书籍,深度的思考和研究,这样才配得上交大的研究生。
往事的回忆意义在于,美好的那一部分时光却长存心间,至于其中的成长的艰难总是被岁月所淡化。
最近,重庆闷热的天气转忽不定,雨水持续的时间很长,特别是五月,石板上,芭蕉扇,朱窗外,雨珠轻轻弹。看到朋友圈里的说说,雨落七公里画面,这样山雨朦胧,这样的情义相容,让人惬意。
这时候的我更喜欢依在宿舍的窗台旁,把头伸向有铁栅栏的窗户上,满心向往着雨中的自由。我的床铺就在窗户附近,在一天过后需要睡眠的时候,雨声总给我安静。我更喜欢给窗户留口缝隙,不是因为呼吸新鲜空气,只是怕没有了雨声这入眠的音符,我不习惯。窗户附近有条排水沟,哗啦啦的流淌声像是雨水在说话,她用潺潺声告诉我静夜的美,洗礼我内心的嘈杂,宁静致远。染上这一习惯后,闲来无事,我会想象如果晚年时在山城中安度,这里会有往来的游客,也会有暗红的街灯。
我们团队的工作室在慧园家属区位置的最高处,树木也没有攀过屋顶,打开窗户,山上的别墅清晰可见,不时可以看到远处的飞鸟,轻轨在高架桥上前行。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无知的喜欢一座城。我开始喜欢宅在这里,有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昏昏沉沉,偶尔可以聆听到楼下老人们拉二胡的曲调,心随所动,自然的放下手中的书和笔,走向窗台跟着节奏,不停的朝着声音传出的方向张望,真希望曲调能刺破张望的那堵墙,为创作的灵感而惊喜。理性中自然也增添了一些幻想,感叹什么时候能有他们这样的雅兴,精致无忧的生活,一杯一壶,走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哪怕是酒醉后再也不会清醒,也很安详。
梦醒来的时候,我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审视天窗的墙角,许久,享受这一阶程,忽然明白,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人这一生最大的难题和使命!她需要生命力,需要时间。彷徨在一路美丽的风景线上,我们不知疲倦,假以时日,我们困惑在迷茫的胡同巷子,没有朋友没有亲人,那时也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停下来的日子里,思索着要去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