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
生活是一张网络

生活是一张网络

作者: 数纫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00:08 被阅读11次

    网络是一种工具媒介。先谈谈媒介。媒介参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类而言,最基础的媒介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些感官媒介是我们联系世界的渠道。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些媒介,也就断绝了和世界的联系。这些感官媒介把世界的信息传递给思维。然而,媒介并不是可靠的,视觉只能辨认一些基本的颜色,听觉只能对特定频率段的声音共鸣。因此,思维得到的信号实际上是媒介处理后的信号。在这里,不讨论思维对信号的加工。媒介并不能反映”真实“,即使”真实“是存在的。但是,对于思维来说,世界的情景就是媒介的汇报。打个比方,你通过某代理购买商品,你接受的价格是代理的报价,很大可能并不是商品的出场价格。思维依据感官也就是媒介的汇报做出行动,然后根据媒介的反馈调整行动。如果反馈信号符合思维的预期,那么思维认为媒介是可信任的。

    一种观点把人类的各种发明看成人的延伸,汽车是腿的延伸,摄像是视觉的延伸等等。我把媒体的发明归类为工具媒介。工具媒介是感官媒介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或者说,工具媒介是感官媒介的延伸。感官媒介只负责传递信息,并不能储存信息。我们大脑又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储存信息。我们需要一种工具既能储存信息,还能根据需要将信息传递给感官媒介。这就是工具媒介。更高级的工具媒介还要承载信息加工的功能。工具媒介同样是不可靠的,感官媒介接收的依然是工具媒介的汇报。以书籍为例,假设作者把看到的风景用文字记录下来。文字是环境图像的低维投射。视觉接收到是书籍的文字汇报。好的作者能将有效信息尽可能保留,而不熟练的写手会丢弃大量信息。

    更需要注意的是,工具媒介引入加剧了信息的失真。工具媒介储存信息后,会改变了信息的格式。这会导致信息不能被感官媒介所无损传输。以书籍为例,文字不是视觉的敏感信号,不能无损地把文字传递给思维。工具媒介的好处是可以储存信息,因此思维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取相关信息来辅助决策。但是工具媒介提供的是低维信息,思维必须努力把低维信息还原高维信息,这一工程会引入不确定性。思维依据工具媒介做出行动后,会接受来自于感官媒介的反馈信号。如果这个信号符合思维的预期,那么思维会认为工具媒介提供的信息是可信任的。工具媒介最值得人注意的就是它改变了信息的内容。

    更“糟糕”的说,工具媒介的储存形式决定了信息的内容。触觉,嗅觉,味觉等信息很难被文字记录,因此,以文字为形式的工具媒介上,这些内容的比重是非常小的。

    感官媒介和工具媒介是人类和世界沟通的桥梁,它们为决策提供了信息和理由,而它们所带来的信息失真问题间接地改变了人的行为。这种因为信息的转换带来的失真问题并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只能通过不断改革技术,修炼思维来减轻问题失真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工具媒介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信息遭到篡改,人类很可能因此被控制。围绕着工具媒介,人类展开旷日持久的信息攻防。

    第一个网络媒介也许是人类的社交网络。如果以采集果子为例,单个人是无法穷尽整个地图的植物分布的,因此,大家通过分工,地图的植物分布信息被分布式储存在每一个人的大脑中。通过感官媒介,大家互相交流,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对于单个人而言,社交网络就是他的工具媒介,储存着整个地图资源。让我们假设每个人都诚实地记载自身采集果子的经验。由于网络是分布式,并且不断更新的。由于信息失真带来的错误会不断消灭,当然也是不断产生,直到稳定在某个极限。信息失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时,并没有信息安全问题。然而这个时候,因为每个人的局部数据库都包含一部分错误。当一个节点试图查询某区域的信息后,他会收到不同的信息,如何基于相互冲突的信息作出决策,由此产生投票策略。然而,诚实假设实际上并不成立。总有个人独立地找到优质资源的某区域A,并试图垄断优质资源,这时他们将信息保留在自己的大脑中,并会向社交网络提供虚假信息来避免别人探索区域A。这个时候,对于社交网络的其他节点来收,他们收到了不诚实的信息。但只有他们其中一人探索了区域A,并广播给社交网络,其余节点才会意识到信息冲突。不同于诚实节点,欺诈节点拒绝更新信息。对于社交网络而言,不诚实的节点会摧毁网络的根基。因为人们使用社交网络的出发点是基于信任的。每存在一个欺诈节点,至少需要两个诚实节点才能纠正错误。猜想,网络的第一准则是至少百分之五十一的节点是诚实,考虑到信息失真,这个比率还应该提高一些。如果虚假节点和诚实节点相同,意味着所有节点无法达成一致,想要得到某一地区的资源信息,必须亲自去探索环境地图,那就没有了使用社交网络的必要了。诚实的节点通过提高效率的来扩展节点,欺诈的节点通过独占资源来扩展节点。

    所有制度都是网络的协议。所有知识都是网络中流动的比特。

    信息是资源的抽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是一张网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bd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