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三年前,一级职称答辩,是我第一次接触微型课,当时不知道微型课、微课、模拟课堂……唯一的想法就是:“咋这么多花样,一节课都让他们玩出花来了,事儿真多,净难为我们这些一线教师!”
现在想来,真有点脸红。不是相关部门难为教师,是我自己太短视了。作为一名教师,不去了解教学改革,而是盯着课堂45分钟,盯着学生的一举一动,盯着考试分数,盯着班级排名,埋在作业堆里。只顾低头拉车,忘记了抬头看路,什么时候走偏了都不知道。方向不对,卖力工作只能把错误进行到底。
这几年里,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是不是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帮他们走的更加顺畅?我是孩子们成长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讨论,我的很多观念确实在悄然变化。原来认为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了,现在意识到让学生参与学习才是课堂最重要的职能。原来认为教研工作是无用的,现在发现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做的事。原来一直在“坐井观天”,现在更想多出去见见世面。原来竭尽全力把自己懂得灌输给学生,现在费劲心思想要提升自己。只有让学生看到老师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如果学生看到的是不思进取的老师在一遍遍给自己讲大道理,学生会相信老师说的话吗?如果老师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学习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用自己的成长告诉学生“努力学习可以改变人生”,学生会怎么做呢?我相信,身教胜于言传。
在蹭了一节又一节课之后,我相信我对于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李冲锋老师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告诉我解读文本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我现在还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重要性。为什么学生会出现“平时背的非常熟练,考试的时候不知所云,老师一讲茅塞顿开,但下次再做依然不会”的现象?经常抱怨:“这个题讲过多少遍了,昨天刚讲过,咋还是不会做,学生的脑子到底咋长的?”真的是学生的问题吗?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只是把我们自己的理解强塞给学生,学生怎么可能顺着别人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呢?这让我想起陈大伟老师在《观课议课》时说的:我们没有把问题的共性分析出来,怎么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帮助,有什么资格要求学生尊重你呢?一番话让我觉得羞愧难当,我真的能给学生带来帮助吗?我真的有能力教他们学习,而不是教知识吗?学生跟着我学习是他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是在教书育人还是在误人子弟?
教师自己局限在课堂以内是非常愚蠢的,认为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了,恰恰上不好课。要学会跳出课堂,打破局限,学会观察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陈大伟老师和姜琳老师都提醒我们要学会观自己的课,找到自己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先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强大自己,你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我也在录自己的课,没敢也没条件录视频,仅仅是录音,真的回放自己的课堂时,觉得无地自容,真的是一团糟:那个在课堂上“出丑”的人是我吗?那个胡说八道的人是我吗?我讲了什么?学生能忍受我也是辛苦了……
我是一名普通的生物老师,我在教学的第十年意识到自己的课堂出现了问题,明白了为什么十年了还是没有长进,希望我现在做的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改变我的学生。
我会尽我所能去发掘课堂中的智慧,为学生打造一个“改变思想”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