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家彼得》的第5章
这一章的故事,中文版本翻译为“窃贼”,我倒是觉得,翻译为“神偷”也未尝不可。伊恩·麦克尤恩,在这个故事中借助彼得的白日梦创造出了一个子虚乌有的神偷,当然,故事是讲得有板有眼,一应细节都俱全。
这个手法在《权力的游戏》、《哈利波特》和《魔戒》中,被运用得炉火纯青。不同的是,在《梦想家彼得》的这一章里,没有魔法,没有来自别的世界别的世纪的生物种类,就是人,一个长着黄色龅牙的老妇人。
她可以在大白天,偷走别人家屋子里的东西,并且是在警察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偷,仿佛穿着隐身衣。这不就是神偷嘛。
不信?
我们来读读原文:
He knew how to pick locks, scale-up drainpipes, silence burglar alarms, slide back window catches, make friends with the angry dogs, and how to stroll away with his loot 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without being seen. He was a magician, a maestro of theft. He was invisible, silent, and weightless. He left no footprints in the garden beds, or fingerprints on door handles.
很有些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娜的风格。
翻译成中文大概意思就是:这个小偷知道如何撬锁,放大排水管,让防盗警报器不发声,拨开后窗的锁钩,和狂叫的狗秒变朋友让狗不再乱叫,在大白天带着赃物不被人发现。他是个魔术师,盗窃大师。他是隐形的,沉默的,甚至没有重量。他没有在花园的花圃上留下脚印,也没有在门把手上留下指纹。而且这个神偷酷爱按照门牌号码来挨家挨户地偷。更厉害的是,他偷走了孩子们不喜欢的老妇人Mrs.Goodgame的很贵重的香皂和手杖,这让彼得无端觉得他伟大起来,并且开始尊敬他了。同时激发了彼得想抓住他的斗志。
儿童文学世界中,当代经典的神偷形象要算《神偷奶爸》系列了。不过,神偷奶爸的想象力更加宏观一些。
《梦想家彼得》中的神偷,更具细节化,生活化,舞台化。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神偷的活动范围,就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从门牌号码的第一号开始一直到最后一号,所有的故事,集中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
这个神偷只是和孩子在互动,喜欢玩leapfrog(蛙跳)的游戏,门牌号码一定是从8号跳到9号的吗?不是的,他会停三到四周,跳到11号。只有彼得才能算出他何时到他家来偷,彼得家门牌号码是38号。
这个神偷是个贼喊捉贼的老妇人,就隐藏在众人中间,而且之前没有任何一点线索,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是个男人。
这个神偷被彼得打败了,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心理战,就像彼得在“猫”这个故事中打败那只挑衅的“雄猫”那样,彼得靠的也不是武力,靠的是他变成一只猫,用人类的方式---举起双前肢推搡猫,让猫在大惊之下落荒而逃。这次,彼得靠的是老鼠洞,快速地拍下小偷的面貌,把胶卷扔进老鼠洞,并提前准备好供警察查验的信封,防止小偷狗急跳墙伤害了他。
在与小偷较量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些意外,譬如,她识破彼得的思维漏洞,她不伤害彼得,会被抓住,证据在彼得手中,她伤害彼得,会被抓,有真相的信封会被发现。无论如何她都会被抓住。如果小偷狗急跳墙,彼得该如何应对?这个意外果然发生了。彼得就得和小偷做一场交易,她不继续偷窃,退回所有的东西,他答应把照片交给她。
结果出人意料,Mrs.Goodgame,神偷,还是按照原计划偷遍了整条街,她乐此不疲,彼得一直找不到他丢进老鼠洞的那卷照片。彼得和她之间的故事应该会有续集,如果伊恩·麦克尤恩有继续创造的兴趣。
这个故事的解读不能设立在道德的框架下,仅能设立在破案游戏的框架之下,就好像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作品,不同之处在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更具推理能力,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更具游戏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