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性化教育层次探析

个性化教育层次探析

作者: yhbyinb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08:40 被阅读0次

个性化教育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不论是大班课教育还是个性化一对一的教育,都反映的是一种教学形式。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史,教学形式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奴隶社会教育是贵族的特权,只有极少数的贵族才能享受到教育。因此个性化教育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不论是东方的孔子还是西方的柏拉图,都提倡因材施教的思想。随后两千多年东西方的教育都陷入了停滞的状态,没有很大的发展。教学形式的第一次飞跃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学校需要“生产”出大量的、统一标准的人。因此班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成为了工业革命后教学组织形式的主流,并迅速的传播到世界各地,沿用至今。班级授课可以大批量快速的生产出相同质量的人才,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但是批量复制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虽然一直存在着一对一的教育形式,但是由于学生数量太多并且这种教育形式耗费的教育资源非常大所以不能得到推广。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不断地丰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让人们看到了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曙光。很多的企业也借此机会大力宣传个性化教育时代来临的观点。人们在这种观点的鼓动下显得非常的乐观,认为孔子理想的“因材施教”的时代真的要来临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因材施教的时代真的要到来了吗?

在接受这种观点之前我们不如先问几个问题,什么是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个性化教育(personalized Education或customized Education),就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环境变化或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个人的家长或监护人,企业的投资人或经营者)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科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等多个方面,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从而帮助被教育对象形成完整独立人格和优化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实现量身定制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教育和培训系统。

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意味着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剖析,只靠简单的分数是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适合学生的方法也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给出的。从这两个特点就可以看出,要实现个性化教育需要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一方面需要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来长期跟踪学生,另一方面需要教育研究人员研究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实现个性化教育需要占用的社会资源非常大。我国目前教育资源分配非常不均衡,一二线城市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其他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并不能满足实现线下个性化教育的条件。

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将互联网引入到教育中来。互联网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解决教育资源的跨时空配置问题。以前的教育中只能靠老师面对面地讲授,离开了老师学生的学习几乎无法进行。在互联网中这个问题基本被解决了,学生可以在线上听老师讲课,而这种课程可以是老师时时讲授也可以是提前录制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进行学习。表面上看起来互联网具备了解决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条件问题。但是实际上互联网只是解决了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并没有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教育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老师教学,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涉及到大脑内部一系列的过程。由于目前的脑科学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人脑是怎么样进行存储与提取信息都没有定论,所以学习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也是一个未知数。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教育基于的是行为理论,认为只要给于学生正确的刺激学生就能达到预设的结果。但是在现实中近年来的课程改革是基于杜威的现代派的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杜威提倡“做中学”。说到底目前互联网教育思想来源于工业社会的教育思想,在形式上也是工业社会教育的延伸。所以目前的互联网对教育并没有本质上的影响,只是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并没有生成新的、优秀的内容资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性化教育层次探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fs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