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261路公交车不刷卡售票员卖票,刚下班车上人颇多,售票员喊后门上来8个,司机喊前门上来12个。车开了,开始买票。我离家有八站,一块钱。刚好我被挤到售票员旁边,一个胖胖的女人。走了两三站,我看她用手戳了戳坐在她前面的人说,你们不是说到XX站,刚才都到了怎么不下车。是两个工人,穿着不怎么干净的工装,其中一个还带着黄色安全帽。被戳的人嘟囔着说,我们那里说的XX站,我们说的是下X站。售票员又高声喊你们明明说的XX站。见两个人不回头,她厌恶的说:我看你们能坐到哪儿。于是下一站到了后两人下车了,不知道是真的到了,还是尴尬的下车了。
透过车窗,我看到带安全帽的那个人露出来的头发都白了,也有点驼背,应该五十多了吧。不知道为什么,我相信售票员说的话,是他们少报了站,为了少给点车票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和售票员反驳时没有底气,也因为我想通了那么多人上车,售票员怎么能记得住每个人的终点站。唯一的答案就是,售票员见到他们的打扮,或者这一类人的打扮,就刻意留神记住了他们报的站。所以售票员才那么大声的提醒。而他们灰溜溜的下车。
规则和人情的博弈,或许有人同情那两个建筑工人,赚辛苦钱不容易,但售票员也对,不能破坏公平的规则。
我想起前些年在网上红过的一篇文章。一个银行HR写的《寒门难再出贵子》。里面写到一个名叫治国的穷人家的孩子,在大学的时候成绩好人帅算个风云人物。毕业了去银行实习,可是几十个人实习最后能留下的只有五六个。治国很努力,来的早走的晚,可还是没被选上。HR不解,问他的分管老总,老总说看到有一次他偷偷将招待客人后剩下的烟拿走了,是中华烟。因为这件事,老总彻底否定了治国这个人。后来HR了解到他偷拿烟是因为想到父亲从来没有抽过那么好的烟,想带给父亲。
世上的事换个角度看会让人迷茫,以下HR写的原文。
后来我让小胖问治国拿烟做什么,小胖给我的答案是治国想回家的时候带给父亲抽,因为中华父亲没抽过几次,我当时的感觉,真是觉得一个字:哎…还是小胖点醒了我,说治国家不是很好,也没啥坏心,就是想给父亲那点烟抽。我一下明白了,风控老总懒得去明白,也不想了解,这孩子为什么把接待烟装走,但是这个细节让他彻底否定了这个优等生,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个细节让其觉得治国讨厌。治国觉得有那么多中华,父亲抽烟,不经意拿几盒给父亲,让父亲抽一下好烟,本来就是接待的,和偷也压根没有关系。但是就是治国的这份孝心,让治国的形象在他们老总那里大打折扣,让治国没有了机会。我问小胖你拿吗,小胖说自己买不行啊,这种东西作为实习生拿了不好,反正就是不好。
这就是差别,是小胖高尚不会有那想法吗?是小胖家里可以买,不会去做,治国也许也知道拿不好,因为自己只是实习生,但是烟很好,自己买太贵,出于孝心,其原因还是家庭吧。后来我知道是因为这件事治国的老总烦了治国,一句话也没说,我也无法在为其说话。这个结果,真的有点无以名状,是家庭的原因,还是什么?我也没弄清楚,这孩子挺可惜。学校是不会教育你如何为人处事的,即便有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只是讲讲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就真听得进去。真正的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呢!每个父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一套做人方法,他也习惯性地把这套原则方法传授给孩子,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否则他这辈子就不这样做了。但许多普通的父母就没有想到,他这辈子的不成功是否和自己的为人处事方法有关呢?如果有关系,那他还能把自己的老一套再教给孩子吗,让孩子也一辈子不成功?
总结了一下,家庭优越点的孩子比较不惜财,相对性格也开朗一些。以前我一直的印象是家庭普通的孩子应该更朴实一些,但是通过观察这些孩子,在联系到自己的朋友、同事,真的,家庭条件差些,大多都是有些狡黠的,做事心理有很大的计算过程。这个计算过程对父母来讲是好事,比较节省,但是对自己发展,交友,人生态度是一个很大的思维框架,往往会跟随自己的一生。思维方式差异就更大了。例如小胖的爸爸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小胖的教育:自己出了哪些问题要怎样修正,如何有自知的能力。
这群孩子大多遇到问题首先是抱怨,其次再想别的,而且一般不会思考自己的毛病。两种思维方式都自成体系。从外表来看你看不出它们直接产生的后果。
作为孩子特别容易承袭父母的思维方式。但是恰恰就是思维方式是优秀与否的根本决定因素。我们的青年一旦承袭了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定位,而且直至终老也未必能发现自己的思维导致了自己的命运。
我也不知道怎么刷的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故事,脑子里冒出银行HR说的“狡黠”这个词。或许那两个逃票的人也把这种思维带给了后代,有时候什么也不会发生,只是尴尬的下车,有时候像治国,代价惨重,丢了好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