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会改变,会平和,会慢慢地感觉看问题的角度与过去不一样了。这一切只因为他的感觉改变了。一个人当他心理状态平和的时候,他都有自然而然地反省自己体会别人的能力。而一旦他有了反省自己体会别人的能力后,心理会进一步平和,从而看到一个人的多面性。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跟过去不一样,都不是因为耳提面命也不是因为分析的犀利,这只是因为他的感觉改变了。感觉的改变不是因为有人对他耳提面命一针见血,而是来源于这个人与他的互动以及在互动中的感受。这个人与他互动所有结论他都会忘了,而感觉保留下来了。这才是所有的关系的真谛。精神分析也好,行为主义也好,自体心理学也好或者是现代的新的心理学流派也好,真正的精髓其实在这里。感受与情感是最深层的东西,感受与情感往上支撑着我们的判断与思维,思维再往上支撑着我们的语言、行为、模式。如果我们仅仅通过最上层的语言行为模式去做,那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当我们用语言文字去呈现一种明白无误的结论的时候,感觉可能是解决问题了,但恰恰是不解决问题的。如果这种呈现。给予对方茅塞顿开的感觉,那立马强化了积极正向的感受,但如果这种呈现带给对方的是拒绝、疼痛、羞辱、羞耻,那无论你说得多么正确都不起作用了,起到作用的是沉淀下来的感受。你不要去教他做什么,你只需要充当一个背景,让他顺畅地表达,在此过程中,他就能够做到梳理、清晰、表达与判断。母爱更多的是充当宽厚温暖的背景,在这个背景当中,你给予的一片阳光雨露土壤当中,种子自然会萌发。
我们在摸索与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在修正既往模式的过程中,主要不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能力与欠缺,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试错,都在试图去寻找到一个适合与自己,又能够与对方有效沟通的方式。你是这样,他也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都做不到很准确的事情,难免会有冲突与对抗。在误会发生的过程中,什么是关系的定海神针可以让彼此的情感不走向彻底决裂,不走向丧失理智的对抗呢?是什么让关系可以被挑战,又可以被修复呢?那就是爱与链接,这才是互动关系中的定海神针。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网友评论